新鮮人找工作 求有也要求好(20181214 CEO論壇- 陳玲玲、陳玉芬)

醒報編輯部 2018/12/16 11:16 點閱 27769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
陳玲玲(晶晶晶廣告公司總經理)
陳玉芬(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台灣、韓國總經理)
文字整理:張朝瑋、許嘉琪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要來探討年輕一代的熱門話題。很多年輕人不論是已畢業或即將畢業,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第一份工作是什麼?多數人對此都很茫然,不知道要到哪裡上班。我曾遇過今年6月畢業,結果到年底都還沒找到工作的。那到底年輕人找工作應有怎樣的心理準備,請人力資源專家分享。

學校社會兩個世界

陳玉芬:年輕人找工作一定是很不容易,尤其是現在各國年輕人失業率普遍都挺高的,像台灣大概是12%,不少人都是找不到工作、或是很晚才找到工作。而現在在聯考制度之下,很多人都是考上什麼系就念什麼,念完之後有些人會覺得可以學以致用,有些人則是畢業之後的工作跟念書時所學的完全不同。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是建議,因為學校跟外面社會是兩個世界,你在大學只會待4年,可是在外面社會卻要待40年,所以一定要找到符合自己個性或是喜歡的工作。反正都是要學習的,所以工作至少不要跟自己預期的差太多,也不用太在意說第一份工作就會是終身工作。

如果有工作機會就要多去嘗試,而且現在工作真的不好找,如果你非要挑喜歡的工作才作的話可能會1、2年沒工作,而且這樣要再找工作會更困難,所以有機會就去職場多認識認識。而且現在網路發達,年輕人可透過網路學到很多事情,非本科工作的問題就不一定像過去那麼嚴重。

問:所以有人說先求有再求好,您怎麼看?

先求有再求好?

陳玉芬:還是得看情形,先求有,但也不要差太多,至少是在自己預想的職業範圍內,比如說畢業後,想說自己可以到外商、行銷、客服等,那這幾個範疇都是我自己想要的,不能想說求有,所以我去當業務,要知道這個業務可能內容跟自己設想的差很多。

還有一點就是看這個公司經營的內容是什麼,這個產業是做什麼,無論工作的好壞,你做了3個月、6個月,到最後你覺得沒興趣就不做了,反而是浪費青春。

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要做甚麼的話,那先求有不見得不好。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甚麼的話,就只是隨便丟100個履歷表出去,誰錄取我就去,如果你是為了可以有多學習的機會,那倒還好。但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像是東挑西揀,但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又說不上來,這在未來會是比較辛苦的。

問:請問玲玲您的看法又是如何?

求有也要求入對行

陳玲玲:我在工作上的思維是,就算求有,也要入對行,尤其是在剛開始工作的頭一兩年要有個觀念,就是你在投資你自己的未來,如果你這份工作做了5年還不會讓你「增值」,那我覺得就不用考慮了。

比如說一個行銷人員,剛開始薪水只有3-4萬,可是5年後他作到行銷經理時,薪水可能就是10幾萬了,就是種會隨著經驗而能增值的工作比較好。

又比如說你第一份工作是計程車司機,可是你五年後還是在開計程車,那這種工作就比較不會增值。總之,就是你要學會投資你自己,你的工作經驗越久,就要讓你越值錢,這才是好的工作。

不能增值自己 未來可惜

我看過不少人的履歷表,發現有幾個案例是比較不恰當,比如說有一位是國立大學設計科系畢業的,除了設計技巧外還會修片、修圖等技術,可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經驗是在補習班發講義,之後是在美術班教小朋友,零零總總加起來差不多5年的時間。

這個人的背景是很適合進入好的設計公司,可是當主管看到你這些不是與本科相關的工作經驗時,就不太會找你來面試,你的學歷是很好,可是當你先求有再求好時,花費很多時間在這些不太能增值的工作經歷上,那你將來的工作機會就比較少。

又比如說一樣是設計科出身,那你的工作經驗是在服飾店賣衣服,這並沒有磨練到你本身的專長技能,那主管想要找個專業人士時,看到你的經歷就會比較遲疑了。所以,我看到這些履歷就會覺得很可惜。

還有一種履歷是博士出身,書唸了10幾年,你長期沒有工作經驗,我們要求的學歷也沒有那麼高,就不太會錄用你。所以這種書念得太多,或是長期工作經驗不是在本行的,不會累積價值,又耗費太多時間,真的很可惜,我希望這種例子未來能夠減少。

問:接著請玉芬分享,要怎樣才能在畢業後的前幾個工作讓自己增值?

最重要的是肯學習

陳玉芬:我覺得對年輕人來講可以找多嘗試並學習的工作,我們常講行行出狀元,像剛剛說到的博士,那年輕人就可重新思考為何自己當初要念到博士的動機,是想要做研究還是專業技術?這些是跟一般商業不太一樣的,所以在一般行業中不容易找到機會。

我認為,剛畢業的年輕人有兩件事需要學習,一個是把專業應用在工作上,第二則是新環境的學習,比如說怎樣融入職場、如何表現自己,這些都是在學校比較難學到的。

因此,你也可以找個短期非專長的工作,藉此讓自己磨練,例如國貿等,這些都是屬於通才,人家只要肯教你你就能學會的,不用太在意自己是不是沒有相關技術,就算你只做3個月、6個月就覺得不合適,但只要展現你肯學習的態度,那公司一樣會讚賞你,即使後來因興趣不合而離職了,在履歷表上還是能加分的。

問:我在面試新人的時候,常常碰見來應徵的年輕人一坐下就說「我有學貸」、「家裡負擔很重」,希望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待遇。這對於老闆是一種壓力,因為應徵者還沒秀出自己的能力,老闆應該要給他多少錢呢?

錢「擺在心裡」就好

陳玲玲:每個公司在每個職位上都有固定的薪水範圍,不管應徵者怎麼說,老闆都不會給出超過範圍的薪水。另外,老闆通常希望員工來到這裡是出於熱愛工作,欣賞這間公司,我認為「錢的問題」可以擺在心裡就好,面試的時候一開口就談錢,傷感情。

陳玉芬:新鮮人來到職場應該要有個「歸零的心態」,無論過去來自哪間名牌大學、擔任過什麼樣的職位,來到公司就是要面對全新的環境,應該想的是,能不能合乎公司需求,以及保持虛心學習的態度。

更不該抱著過去的虛榮心,不斷講條件,認為「我以前是班長,現在工作頭銜不能太差、薪水不能太低」。雖然新鮮人說找工作有自我選擇權,但很不幸地,在很多時候,年輕人都是「被選擇」的。

把握實習機會

陳玲玲:新鮮人剛畢業進入職場的前幾個月,其實甚麼都不會,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被別人「教」,然而,這段時間自己不僅沒付學費,還有薪水可以領,所以,新鮮人應該謙虛一點。

我建議,學生應把握寒暑假到各個產業實習,實習能夠看見一個行業的真實樣貌,辨別自己是否真的熱愛這份工作,也檢視自己是否能力不足、有需要加強的地方。另外,所累積起來的經驗,也會在以後找工作時被加分。

問:據我所知,實習生有1/2到3/2的機率會在畢業後被公司留用,對於企業來說,招收實習生幾乎不花成本,卻能夠辨別這個人是不是適合公司。我認為,即使在畢業後也不需要排斥實習機會,公司給你實習機會,代表它願意讓你進來學習,眼光要看遠一點。

陳玲玲:而且應該跟實習時「教你的人」變成好朋友,他可能會是未來提拔你的貴人。我認為,這些人際關係都應該謹慎建立,好好將自己優秀的一面表達出來。

問:我舉個例子,傳播界很多人想去奧美廣告,假設它現在沒有職缺,但提供一個工讀生的名額,他應該先去卡位,或是先去別間公司累積經驗,等待有一天再回到這裡呢?另外,還有些公司像台塑,只用新鮮人,不要別間跳槽過來的員工。請問兩位怎麼看?

擁有專業能力

陳玉芬:我認為,如果目標清楚,就會有很多管道能接觸嚮往的工作。至於是否要先做初階工作,期盼公司未來把自己升上嚮往的職位,端看自己的個性和表現。不過,許多職位需要特別的專業能力,不一定能從一個不相干的初階職位往上升。但我想,無論怎麼選擇,最重要的是進入自己熱愛、能夠好好表現的領域。

陳玲玲:比如說,廣告業分國際客戶和本土客戶,應對國際客戶英文必須非常好,在開完會後立刻將會議記錄用英文整理清楚,傳給客戶。如果英文不好,就算當了很久的工讀生,也拿不到這個位置的工作。

藉此,我也要強調培養英語能力的重要性,未來的市場將是國際性的,英文好的人可以到紐約、上海、新加坡等各地的國際公司工作,選擇更多,視野也會更寬廣。因此,我建議大家咬緊牙根,趁年輕把英文底子打好,讓自己成為在國際舞台有競爭力的人。

問:我想更進一步請教,如果現在有兩個工作機會,一個是嚮往的公司,像是奧美,卻只是初階的職位,另一個是工作雖然職位高,卻是不怎麼樣的公司,面對這樣的狀況,新人應該怎麼選擇?

選擇好公司更重要

陳玉芬:如果是這樣,我應該會選奧美吧(笑),可以先進去看看公司的狀況。

陳玲玲:我也會選擇一間好的公司,之後再慢慢往上升。

問:最後想請兩位談,新鮮人在找工作之前應該有什麼自我認知和準備,不要去面試的時候「一臉什麼都不懂」?

新鮮人備戰守則

陳玉芬:第一,新鮮人應該事先進行資料蒐集,了解產業的大環境和上下游關係。第二,最好有實習經驗,沒有的話,建議多參加企業說明會、講座論壇,無論要不要進那間公司,都可以去觀察那個環境裡的人和運作模式。

也要把握在這些場合發問的機會,釐清自己的疑惑。比如說,進入公司的條件是什麼?公司狀況如何?被公司派出來參加說明會的人,對於這些問題都有清晰的了解,也會很樂意回答新鮮人的問題。

第三,記得跟那些人拿名片或聯絡方式,也許現在用不上,但是未來有需要,就能有「我曾經在某某某講座聽到你的演講,拿到這張名片」的「藉口」,更合理地接觸相關管道。

另外,就像主持人說的,不要一臉什麼都不懂。從畢業那天開始,我們的身分就是「社會新鮮人」,在態度上必須有所轉變,包括穿著、談吐,都要展現自己是個能被賦予責任的個體。

向親朋好友打聽

陳玲玲:我認為,找學長姐打聽也是蒐集資訊的好方法,因為來自同一個科系,學長姐的公司很可能也會是你有興趣的行業,而學長姐也會比陌生人更願意告訴你內部的細節。

另外,如果父母的朋友在相關產業工作,也能夠給予更深入的介紹。比如說,我朋友的小孩想進廣告公司或傳播業,都會常常找我聊天。畢竟我在這個行業待得很久,可以回答很多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因此,找一些資深的朋友、學長姐打聽,往往能夠得到更精確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