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糧食危機 基改稻適應極端氣候

宋秉謙 2018/10/14 15:04 點閱 13939 次
國際水稻研究所獲得資助後,更能大規模改造出新水稻,以應對未來環境。(photo by Wikimedia)
國際水稻研究所獲得資助後,更能大規模改造出新水稻,以應對未來環境。(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預防糧食危機!科學家致力研究能對抗氣候變遷的水稻。為防止異常氣候影響糧食供給,科學家近期利用水稻基因銀行的多樣性樣本進行研究,希望能基改出適應性更高的水稻,並保存更多樣的稻米種類。水稻信託組織執行長哈嘉指出,水稻因為易於保存而被視為重要的糧食作物,「種子不只能在低溫下保存至少百年,更能用於多樣性研究。」

保存多樣與增加適應

根據《Nature網》報導,NGO組織水稻信託近期宣布,每年固定資助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140萬美金,以供IRRI的基因銀行保存現有水稻種類,更進一步研究水稻多樣性,透過基因改造,創造出能適應未來極端氣候的「新水稻」。

哈嘉指出,IRRI的基因銀行至今保存了13萬6000種水稻,科學家能透過基因與品種的不同,藉由基因改造,模擬能適應未來氣候的多樣品種,並留下基改後的樣本,保存在基因庫中,提供未來所需,「我們預估這項技術將能保存超過10萬種能適應未來環境的新式水稻。」

潛水稻米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稻米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目前佔了超過20%的全球卡路里攝取量,這項數字將在未來劇烈攀升。由於亞洲社會的飲食傳統所致,全球有超過90%的稻米供給與需求都在亞洲,其中,6大稻米消耗國(中國、日本、印度、印尼、越南及孟加拉)佔高達8成。隨著未來人口增加,學者預估2050年的稻米消耗將高達5.25億噸。

IRRI發言人莫雷爾談及已成功案例「潛水稻米」,這是最能克服水災的一種品種,「被水淹沒時,這種稻米不會浪費精力成長,而是會休眠,休眠期最長可達兩周以上,等水退去後再開始生長。」這些研究被視為是解決未來糧食短缺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