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駐美記者劉屏華府報導】大陸媒體報導稱台灣在校園裡吸收陸生從事諜報工作。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表示,吸收諜報人員,最穩妥的方式是放長線、釣大魚,他懷疑台灣今天有這樣的耐心。
正在美國訪問的張競表示,吸收、佈建諜報人員,手法很多,對於政治有所異議者,可以運用理性加以說服;喜好名利對於本身際遇不滿者,可以運用金錢與名位加以引誘;對於意志薄弱又貪戀女色者,可以運用桃色陷阱加以挾持。
他指出,吸收工作有短線作法,也有長期作法。前者,例如有些人在事業發展上遭遇困境,無法再上層樓,於是「搶搭末班車」,成為敵方的諜報人員,「這是情報蒐集上最典型的短線交易」。後者則是長期培養關係,希望被吸收對象能夠在黨政公職循序漸進,待登上高位,提供重要情報,「這個過程不但冗長,而且充滿變數」。
有時候,佈建單位有意吸收的對象正值春風得意,不太會變節,吸收工作就很困難。「所以佈建吸收在原則上都是燒冷灶,必須耐心,放長線釣大魚,才有可能在日後獲得理想成果」。
張競說,以今天台灣的政治文化而論,主其事者有多強的意願買進「潛力股」,耐心等待其增值,很值得懷疑。這位前「中權」艦艦長指出,吸收與被吸收的關係是動態的,並非一成不變。如果被吸收、佈建的對象胃口愈來愈大,貪得無厭,可能造成約制關係失控或破裂時,吸收者就必須斷然捨棄。
他表示,兩岸政治關係前景不明,雙方因此展開諜報交鋒,絕不令人意外;唯大陸媒體持續跟進報導此等情事,「究竟是對內教育,抑或是對台叫陣」,這是應該關切的重點之一。
曾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進修的張競表示,台灣是否在校園吸收陸生,必然會考慮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陸生返回大陸後,其發展前景如何。陸生的台灣經驗對陸生「究竟是加分利基,抑或是減分障礙?」
此外,張競認為,台灣應該鼓勵陸生返回大陸後組織同學會,就像大陸許多都會已有的留美、留英、留日、留歐同學會,不為「情報」,而為「情緣」,讓他們在大陸發揮穩定兩岸關係之正面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