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網遊者成癮 三指標判讀病況

劉東皋 2018/09/17 19:10 點閱 14921 次
林煜軒醫師(左)與研究團隊進行台灣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症狀研究,獲國際知名期刊接受刊登。(photo by 劉東皋/台灣醒報)
林煜軒醫師(左)與研究團隊進行台灣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症狀研究,獲國際知名期刊接受刊登。(photo by 劉東皋/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劉東皋台北報導】孩子打線上遊戲成癮了嗎?專家表示,判斷網路遊戲成癮有三個嚴謹的標準,包括失控的症狀、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及持續一年的狀態。一項由林煜軒醫師率領的團隊研究顯示,台灣上網青少年中,有3.1%具有網路遊戲成癮症狀,略高於西方國家的1%。

今年6月,網路遊戲成癮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精神疾病,但精神醫師建議,不要將有此症狀的青少年視為有病,應從健康促進的角度,協助青少年走出網路世界。

網遊多數未成癮

多數網路遊戲迷擔心自己是否已成癮?國家衛生研究院林煜軒醫師及其研究團隊,依據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針對台灣169所中小學校,年齡分布在10-18歲之間,共8110位在學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約3.1%,略高於西方國家的1%;但未超過5%。其中,上網玩過遊戲的青少年有71.5%不具有網路遊戲成癮的症狀。

林煜軒表示,判斷網路遊戲成癮有三個嚴謹的標準,包括失控的症狀、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及持續一年的狀態。此三個判斷標準能客觀評估上網遊戲的利弊,而不會誤將正常的上網遊戲娛樂休閒、或電競選手密集訓練,誤判為網路遊戲成癮。

愛心鼓勵走出沉迷

這項研究是針對一年內有上網玩過遊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林煜軒說,雖然WHO將其歸類為精神疾病,但會陷於網路遊戲成癮的青少年,應站在了解與鼓勵的立場,協助他走出成癮症狀。就如同有人嗜吃甜食,或久坐而缺少運動,應從健康促進的角度,協助並鼓勵對方減少甜食或走出去多運動,而不是視對方為病患。

尤其,青少年會沉溺於網路遊戲,常可能是現實生活缺乏成就感,而打線上遊戲在幾分鐘內就能破關,因此讓他感到有所成就而沉迷其中。如果能在現實生活中引領青少年從功課學習或生活學習獲得小成就、小確幸,即可協助他慢慢走出成癮症狀。林煜軒建議,家長和老師應耐心引導,而不要看到小朋友玩電腦遊戲就批評責罵。

此一由台灣團隊所進行的研究,於8月已被成癮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所接受刊載。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博士表示,今年6月WHO才將網路遊戲成癮納為精神疾病,台灣相關領域的研究尚不多見,國衛院也鼓勵精神醫學界可針對此一領域進行更廣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