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後防傳染病 醫:傷口勿碰水

蔡岳宏 2018/08/26 14:30 點閱 13615 次
羅一鈞提醒,淹水過後,民眾若出現發燒等感冒症狀應盡速就醫,並明確告知有無接觸汙水或動物、以及發病時間。(photo by台灣醒報資料庫)
羅一鈞提醒,淹水過後,民眾若出現發燒等感冒症狀應盡速就醫,並明確告知有無接觸汙水或動物、以及發病時間。(photo by台灣醒報資料庫)

【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台北報導】水災易生病菌,醫師籲小心皮膚病狀和鉤端螺旋體感染!近日中南部豪雨成災,多處積水未退,台北長庚醫院主治醫師黃毓惠26日提醒,潮濕環境易刺激皮膚產生濕疹,若民眾長時間穿著雨鞋也易感染黴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若民眾皮膚的傷口暴露於汙水中,易感染鉤端螺旋體,死亡率可高達20%,若出現發燒、頭痛等感冒症狀應盡速就醫,並明確告知有無接觸汙水或動物、以及發病時間。

避免傷口接觸汙水

針對水災後須注意的皮膚疾病,黃毓惠指出,汙水刺激皮膚易導致濕疹,患者會奇癢無比,目前治療方式以塗抹藥膏為主。此外,汙水中藏納多種細菌,免疫功能不全與皮膚有傷口的民眾,應注意病菌透過傷口或嘴巴進入人體造成感染。黃毓惠建議,有傷口的患者一定要避免接觸汙水,並穿著長至小腿肚的雨鞋,但她也坦承「這次淹水嚴重,一定會泡在水裡。」若民眾有發燒,皮膚受傷症狀,應盡速就醫。

「人體皮膚能有效屏障外界病菌,若皮膚沒有傷口,就不用過於擔心。」黃毓惠提醒,長期穿著雨鞋容易導致黴菌感染,如香港腳等疾病,尤其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最需注意。

注意鉤端螺旋體

「民國98年莫拉克颱風過後,於屏東縣萬丹鄉等災區陸續出現鉤端螺旋體病群聚事件,病患約有114例,其中1人死亡。」羅一鈞解釋,「鉤端螺旋體菌」通常存在於老鼠、家畜等哺乳類的排泄物中,因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民眾在清理汙水時,由皮膚傷口進入人體而感染,潛伏期約為10天,人傳人的案例極為罕見。臺灣地區的鉤端螺旋體病於颱風季節,水災過後易有較多確定病例發生。

羅一鈞指出,其臨床症狀變化很大,可從類似感冒的輕微型(約90%受感染者)到嚴重致命的黃疸型(約5-10%受感染者),典型的症狀包括高燒、嚴重頭痛、畏寒、肌肉痠痛及嘔吐,另外還可能出現黃疸、結膜充血、腹痛;嚴重患者若未及時治療,會進展到腎衰竭、肝衰竭等病變。此病如及早進行抗生素治療,通常可痊癒,但本身有肝、腎等慢性疾病且未經適當治療者之死亡率可能達20%。

「台灣每年鉤端螺旋體案例約1百例,數量並不多。」羅一鈞提醒,民眾若出現類似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是否皮膚有接觸汙水、或因工作接觸老鼠易滋生的產所,「最好在5天內接受治療。」進行環境清潔前請先施行消毒,涉水時應著雨鞋、口罩和手套,避免接觸污染水質;工作完畢後,即刻以肥皂充分洗淨。

蓄水池如遭污水污染,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並將水徹底煮沸後再飲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請勿食用。羅一鈞建議,民眾可將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或以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