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祭儀占用道路 成法治死角(許篤謀)

許篤謀 2018/08/22 13:04 點閱 3126 次
舉行中元普渡等傳統祭儀占用道路公共空間慣例。(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舉行中元普渡等傳統祭儀占用道路公共空間慣例。(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本周末為傳統民俗中一年一度的農曆七月十五中元普渡,或許是因為今日工商業社會,大多數民眾生活步調匆忙,許多民眾和公寓大樓已提前舉行中元普渡祭典。都會裡某些公寓大樓的中元普渡祭典規模,甚至大到連社區周遭的道路空間都被占用,整個巷弄都被封閉,明顯妨礙非社區住戶的其他民眾之人車通行,更衍生噪音與廢氣擾人安寧。

不該占道路空間

舉辦中元普渡祭拜亡靈,以盡對先祖慎終追遠之意並澤及無主孤魂,就人情義理上出發點是宅心仁厚、值得肯定的民間傳統習俗無可厚非,但舉行中元普渡等傳統祭儀占用道路公共空間慣例,顯然已積非成是,其正當合理性大大值得商榷。

在今日都市裡,大多數民眾住在公寓大樓型態的社區內,多數公寓大樓設計時就已預留部份空間作為公共設施,並供社區居民平日活動休憩或舉辦社區性質的團體活動,可怪的是某些社區偏偏要移到社區範圍外,占用道路公共空間舉行祭儀。

勿忽視公德心

把舉行中元普渡祭儀衍生的噪音、焚燒紙錢產生的空氣污染、油煙和交通阻塞等社會成本外部化,變相轉嫁給社區以外民眾概括承受,這種以鄰為壑的便宜行事慣例是否合宜,值得反思。

或許是因為九合一地方選舉快到了,民代或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都不想當壞人,對這類行為睜隻眼閉隻眼法外施仁網開一面。這種放水的鄉愿心態美其名曰便民和尊重地方風俗民情,卻形同鼓勵占用道路公共空間的不良風氣積非成是,此風實不可長。

政府應嚴格規範

現在台灣社會無論是產業、人口聚落分布型態都已迥異於過去農業社會,加上人口分布朝都會區集中,地狹人稠住宅密集環境負擔沉重,群己關係規範和生活習性不宜我行我素率由舊章,宜視時、地不同而有興革損益。

社區聚落集體舉行中元普渡等民俗祭典,實宜在社區內公共空間自行舉辦即可,規模不宜一味食古不化踵事增華,甚至占用社區外道路妨礙人車通行。地方政府的警察和環保機關也宜勸導和嚴格執法,民俗祭儀切莫淪為道路交通與環保法令執行上的法治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