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錢再次淹腳目 浮誇還是誤判?(彭蕙仙)

彭蕙仙 2018/08/09 17:12 點閱 3101 次
再加上股市投資人的結構改變,從散戶為主轉變為法人、尤其是外資機構佔了大多數。(photo by pxhere)
再加上股市投資人的結構改變,從散戶為主轉變為法人、尤其是外資機構佔了大多數。(photo by pxhere)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接受媒體訪時指出,政府已成立「投資台灣事務所」,積極解決台商投資台灣時所遇到的各種困難;賴揆也說,大家不要擔心,儘量投資台灣。

政府公開喊話投資

上個月的16日,蔡英文總統在出席台中「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5屆年會」時,也呼籲台商投資台灣;她說,政府這2年來協助產業拚經濟已經有了實質的好成績,台灣經濟體質已恢復元氣,進入向上攀升階段,因此,「現在投資台灣還不嫌晚。」

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總統、閣揆接連大聲要台商投資台灣,可見目前台灣確實有投資不振的問題,讓兩位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感到憂心,才會一再公開喊話。為了吸引投資,賴清德甚至說出「台灣錢淹腳目」這樣的話,令人傻眼。

股市不可同日而語

「台灣錢淹腳目」這幾個字真是久違了!這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台灣股匯市齊揚的榮景中,對台灣資金充沛的形容。和那個時期相比,如今的台灣股市雖然也同樣站上了萬點,但景況卻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以上市、上櫃家數來看,1990年台股第一次上萬點時,上市公司有199家,上櫃公司僅1家,今年截至7月底,上市公司有918家,上櫃公司有760家。如今的上市櫃公司是1990年的8倍有餘,可以理解,這2種萬點的內涵完全不同。較之當年,今日的萬點顯然「含金量」沒那麼高。

再加上股市投資人的結構改變,從散戶為主轉變為法人、尤其是外資機構佔了大多數。曾有投資專家統計,外資平均每個營業日從台股賺走1億7千8百萬元(台幣),難怪一般投資人對這波歷時長達一年以上的萬點行情無感,因為賺錢的不是他們。

如果要勉強說台灣錢仍然淹腳目,大概賴揆指的是金融機構的存款。目前台灣金融體系大約有40兆元存款,顯見金融體系的「資金活水」氾濫。不過,這卻恰恰好反應出台灣人投資信心不足、投資行動乏力的窘狀。     

台灣超額儲蓄

近年來,台灣的超額儲蓄率來都在兩位數以上,最新一季高達12.5%,以金額來看,超儲蓄的金額已連續5年超過新台幣2兆元。1990年代,台灣的超額儲蓄率大約僅2%、3%。

「國民儲蓄」是指國民可支配所得沒有用於消費的部分,而「超額儲蓄」則是儲蓄毛額減掉投資毛額;超額儲蓄太多代表消費及投資不振,通常被視為是經濟成長動能的負面因素。

此外,國人的國際投資部位大約有60兆元資產,如果扣除外人來台投資,台灣的國際淨資產則有約新台幣30兆元。

面對實況應謙卑

台灣確實「藏富於民」,然而,民間資金不是放在金融機構裡,就是投資海外資產,國內投資的意願不高,即使有,也有許多是投入房地產,造成房價居高不下、貧富差距越來越擴大。

因此,當賴清德說現在台灣錢多的淹腳目時,大家聽起來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民眾的感受並非如此。作為政策規畫與發號施令者,如果閣揆對國內資金狀態與人民心態的理解,有如此大的誤謬,當然會讓人擔心。因為據此所做的決策,很可能是誤判。

請行政院長的幕僚要提供正確的資訊,政府領導人更要懂得謙卑面對實況,不要習慣性浮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