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新解密 癌症成因大進展

王慶宇 2018/08/02 16:40 點閱 13012 次
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基因突變熱區,有助理解癌症成因。(photo by Pixabay under CC license)
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基因突變熱區,有助理解癌症成因。(photo by Pixabay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綜合報導】科學家發現基因突變熱區,有助於理解癌症成因!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大腸桿菌分裂25萬代後,產生的3萬個基因突變中顯示,特定模式的基因序列具有12和18倍的基因突變機率。研究領導者佛斯特教授指出,隨機突變是引起多種癌症的原因,從細菌突變的模式有望推論出突變產生的機制,是癌症研究的福音。

根據《[科學日報(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7/180730132924.htm)》報導,基因複製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像是密碼子替換,甚至部分基因片段消失,容易導致基因突變。若突變的基因負責調控細胞的生長與死亡,則該細胞便容易轉變成癌細胞。過去研究顯示,骨頭、前列腺等細胞分裂較頻繁的器官「多做多錯」,發生突變的機率最高。

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大腸桿菌分裂25萬代後,產生的3萬個基因突變中顯示,若特定基因序列重複出現,產生突變的機率將增加18倍,而特定3個核苷酸密碼子的序列,突變機率則增加12倍。研究也發現,若將基因校對與核苷酸鹼基錯誤配對,這兩種基因修復機制關閉後,基因突變機率會分別增加200和4000倍。

「關閉基因修復機制後,基因突變率大幅上升,顯示基因修復針對突變發生是很重要的預防機制」但佛斯特向《醫學新聞網》表示,目前團隊尚不清楚為何特定基因序列容易發生突變,以及基因修復酵素扮演什麼角色。但是從細菌突變的模式有望推論出突變產生的機制,將有助於癌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