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台北報導】台灣有2成3青少年有過度減重現象!兒童福利聯盟問卷調查顯示,青少年有「外表好,得人疼」、「瘦還要更瘦」和「對胖的歧視與不友善」3大迷思。兒童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2日呼籲,家長應教導孩童「尊重多元體態,健康自信最美」的觀念。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李宏昌表示,BMI正常孩童不應減重,偏高的學童則應把握健康飲食、多運動和睡眠充足3大原則。
少年身體意象3迷思
兒童福利聯盟2日公布「2018年少年減重認知與行為調查報告」,68.3%國高中孩童認為外表好看較得人喜歡,27.3%不喜歡自己的外表,年紀越大的女生更不喜歡自己。另外,63%學生理想體型較實際體型瘦,42.5%兒少主觀認為自己過胖,但只有28.6%的BMI值過高。
「學生間也充斥對胖的歧視與不友善。」黃韻璇表示,客觀體型或BMI值過高的學童因身材遭遇的負面狀況有:66%被取難聽綽號、60.4%被嫌棄、17.4%被惡作劇、甚至有4.8%因此被打。
過度減重現象
黃韻璇表示,近半數(48.8%)學生想要減重,但有22.6%的學生根本不需要減重卻想減肥。分析學生想減重的原因,不外乎是希望外觀變好看(86.1%)、增加自信(59.3%)。黃韻璇指出,其中有51.3%學生以飲食控制減重,包括36.8%不吃或只吃特定食物、21.7%不吃早/午/晚餐、1.9%催吐。
「媒體報導明星、同儕和家人批評,是影響過度減重學生最主要的3項原因。」黃韻璇說,其中孩童減重資訊來源有7成來自網路。黃韻璇呼籲,媒體應傳達「健康美」的新審美觀,師長營造校園友善氣氛,減少以貌取人霸凌,家長則應適時輔導孩童。
健康吃、多動、睡眠足
「大部分學生追求的不是減肥而是塑身。」李宏昌表示,根據去年衛福部委託馬偕醫院製作的「青少年肥胖方式白皮書」,只有BMI過重和肥胖的兒童需要減重。李宏昌強調,臨床醫學治療肥胖孩童是利用「體重管理」,而非減肥,「因為孩童還會長高,若能利用實證醫學幫助孩童長高,孩童的BMI自然會降低。」
李宏昌指出,BMI過重孩童應把握健康飲食、多運動和睡眠充足3大原則。「飲食健康才是減肥最主要的方式,孩童成長需要均衡飲食,重點並非減少食量。」李宏昌也強調,運動只能幫助身體健康,不能幫助減重。另外,現今孩童睡眠大多不足,睡眠不足非常容易變胖,學生應參考BMI睡眠建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