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澳電廠不建 經長:2026年備用容量率再減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803210245-1.aspx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及立委黃國昌針對深澳電廠案提出質疑,經濟部長沈榮津21日表示,深澳兩部新機組若未依規劃上線,到2025年只少0.1%備用容量率,但到了2026年,備用容量率會再少1.5%,供電將更為吃緊。他並承諾,將在3個月內提出「2025年到2030年的電力系統負載預測」數據。
台電指出,因綠能無法24小時穩定供電,加上基隆協和電廠2024年前將陸續除役,北部供電更為吃緊,且,即使深澳電廠上線,北部仍然需要再尋找新的電源。
回應:經濟部此次「清楚」說明,較能說服民眾理性看待深澳電廠的必要性,也可看出經濟部此次面臨的是「公關危機」,無法在14日開始的「深澳風暴」清楚地向民眾說明,讓民進黨政府在這個茶壺風暴中,遭受社會各界輿論悶燒達7天。
至於沈榮津承諾的3個月內提出電力負載預測,將會是社會各界、環團緊盯的東西,至於能否說服民眾,還是只想「拖」過這陣子的深澳風暴,未來還得繼續觀察。
2.他旅行,你付費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3044795
《台灣旅行法》不是玩假的。川普剛簽署了這項由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不數日,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即翩然抵台。他的到來,和高雄市長陳菊正高調訪美,恰成輝映。
簡單地說,對民眾而言,《台旅法》就是一個「他旅行,你付費」的概念。高官去美國亮了相,然後台灣被報復、斷交或擋在國際組織門外,則由人民埋單。
回應:台旅法的簽署在台灣內部形成「自嗨」的氛圍,但中美兩國卻藉此「掐緊」台灣的喉嚨,雖然目前僅指與「口頭」上的警告,但未來台美高官高調互訪,勢必引發外交效應,而台灣也陷入一個很想親近美國又不敢親近美國的窘境,即將在內湖落成的AIT,美軍是否進駐等也將嚴格檢視台旅法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