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變琴師 林光信談科學製琴

編輯人 2018/01/23 18:36 點閱 7306 次
林光信(圖)展示自製小提琴,一名製琴師傅現場試琴時,對小提琴「哈巴谷」愛不釋手。(photo by 孫啟梅/台灣醒報)
林光信(圖)展示自製小提琴,一名製琴師傅現場試琴時,對小提琴「哈巴谷」愛不釋手。(photo by 孫啟梅/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孫啟梅台北報導】「別人學音樂是從小到大,我學製琴則是從大到老。」前英業達集團天津公司總經理林光信笑說,雖然他是理工人出身,卻憑藉著對音樂的熱忱,自學製作小提琴,還歸納出一套科學製琴法。23日在同為音樂發燒友的前證交所副總經理黃乃寬主持下,於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梅哲音樂文化館,集邀小提琴家與製琴師傅,一同分享製琴心得。

「小提琴的靈魂就是音色、音量、音質,掌握了這三點的製作原理,才能讓小提琴的聲音發出叫、透、靈。」林光信認為,如何判斷一把好的小提琴,關鍵在於琴音,其中奧妙更與物理學息息相關。

林光信現場拿起自製的小提琴,舉例說音質與小提琴面板、背板的振動頻率是否匹配有密切關連。他也將琴弓擦弦的力道比做小提琴的馬力,面板則是被馬達驅動的負載,木料愈輕,面板愈容易被驅動,也就愈容易表現音色的「亮頭」。

除了是理工人、製琴師傅,林光信還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我製作小提琴是為了傳揚聖樂。」每當林光信製作一把小提琴的時候,他都會先閱讀一卷聖經章節,每一把小提琴都以《聖經》書卷命名,如23日現場展示的小提琴就有「哈巴谷」、「羅馬」、「瑪拉基」等。

談到退休人生的下一步,林光信興奮地說,自己已經蒐集了20套上好的木料,準備專心製作20把小提琴,完成按照《聖經》66卷書,命名66把小提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