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需要怎樣的校長?(許又方)

許又方 /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2018/01/10 14:55 點閱 939 次
如果傅斯年生在現代,應該也會有人懷疑他政商關係太好。但多數人都認為台大能有今日的學術地位,傅的貢獻厥偉。圖為台大紀念傅斯年的傅園。(photo by wikimedia)
如果傅斯年生在現代,應該也會有人懷疑他政商關係太好。但多數人都認為台大能有今日的學術地位,傅的貢獻厥偉。圖為台大紀念傅斯年的傅園。(photo by wikimedia)

台大新校長由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當選,國內媒體紛紛以「跌破眼鏡」來形容,似乎「管爺」並非最佳人選,也因此不少人質疑選舉制度大有問題。對此,筆者不免納悶,如果最後選出的是另有其人,會否仍有人認為這個遴選方式不好?再者,倘若管中閔不是最佳人選,那麼誰才是?或者換個更廣泛的問法:大學究竟需要怎樣的校長?

選前選後難保變樣

對「管爺」抱持保留態度者多聚焦於2點:第一,他與特定政黨關係密切;第二,與商人關係良好。因此擔心他上任後會向特殊政治團體靠攏,而學校也可能受到財團的影響,甚至控制,讓台大失去自主性。

這些憂慮都有道理,問題就在於現行各種校長遴選制度,有否可能完全避免這類情況發生?答案是未必,畢竟政壇上多的是「選前那樣,選後變樣」的例子,大學何獨不然?相對的,即便某人從前背景如何,是否便表示他未來必然如何?筆者不是為任何特定人說話,純粹就事論事。

且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許多媒體在這次台大校長遴選後最津津樂道的傅思年,此起彼落的論評都說台大需要的是這樣的校長。那麼,試問傅斯年的黨政關係好不好?他曾在抗戰時期擔任國民參政員,與蔣介石關係匪淺,跟毛澤東也有交情;出任台大校長後,據說每次只要找老蔣要錢,必然「滿載而歸」。

適不適任當了才知道

如果他生在現代,應該也會有人懷疑他政商關係太好,恐怕令台大向特殊團體靠攏。但很顯然的,台大人最終對傅的評價並非如此,多數人都認為台大能有今日的學術地位,傅的貢獻厥偉。

以彼量此,除非大學校長走回從前「官派」的老路,否則只要公開徵選、多人參選,都無法絕對避免「跌破眼鏡」的狀況發生,各大學皆然。

既然如此,與其挖空心思去設計一個可能被譏為「因人設科」的制度,以為這樣必然能選出適任的校長(適不適任,應該當了才知道吧?),不如認真做好事後的監督工作,觀其言察其行,一效傅斯年當年對與蔣家關係匪淺的孔祥熙、宋子文毫不留情的批判精神,才有可能讓大學永保其獨立自由的學術信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