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綜合報導】俗稱「農作物殺手」的稈銹菌長年透過植物的葉、莖氣孔滲入,使莖部枯萎死亡。但最新的研究發現,稈銹菌的DNA有望觸發小麥的免疫系統,控制疫情,減少農損。雪梨大學永續農業學系教授帕克表示,這項研究不但能夠讓他們研發更好的農作物品種抵抗這些疾病,更能夠為民眾省下噴灑防稈銹病農藥的金錢。
根據《科學》調查報告指出,稈銹病是一種植物菌,透過植物的葉、莖氣孔滲入,使莖部變「銹」(枯萎)然後死亡。稈銹病不但是饑荒的幕後黑手,去年更成為毀掉西西里島上萬公頃小麥,使得該地小麥收成幾乎為零。目前該病菌隨風飄散,極有可能擴大感染歐洲小麥的收成,影響明年麵包、意粉、啤酒等產量。
《BBC》報導也指出,自1950年起稈銹病便在北美開始蔓延,摧毀了高達40%的農作物。科學家努力開發抗稈銹病的品種,但仍無以阻止稈銹病肆虐。不過,來自歐美的學者已在稈銹菌中發現一個能夠觸發植物免疫系統的DNA,他們在稈銹菌中提取Sr35和Sr50基因引入到小麥上,並發現小麥的AvrSr35基因抗體與這兩個稈銹菌基因對抗。
雪梨大學永續農業學系教授帕克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進行提取稈銹菌DNA試驗,這種抗體若被提取出來作成植物疫苗,有望阻止稈銹病繼續蔓延。森寶利實驗室博士莫斯哥也說,這項研究能夠讓他們提早預測稈銹病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讓他們研發更好的品種來抵抗這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