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宜以情殺形容世新砍殺案」 苗博雅:隱含責怪受害者的意味
http://www.storm.mg/article/371345
世新大學11日傳出一名男大生因追求學妹不成,持水果刀砍傷對方的事件。社民黨發言人苗博雅認為,若用「情殺」套在此次事件上,不僅是對受害人不公平,也模糊了加害者的暴力本質。
回應:世新砍殺案發生後,許多媒體以「情殺」形容此事件,甚至在兩人line對話內容曝光後,輿論也開始轉向,原本是同情女學生,現在卻出現不少「口氣這麼差,被砍不意外」的評論,怪罪受害者。然而,加害者與受害者之間並沒有「感情」,而是因單方面不當追求而引發的暴力行為,苗博雅說,「沒有人有義務要為別人的不當追求負責,問題不是受害者沒有讓對方感到心滿意足,問題在於對方不懂得尊重他人」,值得思考。
二、「精神病與癌症一樣」 醫生:別用獵奇心態看病患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81317
台南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林姓女子,連續2天持美工刀傷害國小學童,此案引發社會關注。不過,專家強調,「精神病人是一件事 但精神病人傷害人又是一件事」,精神病和癌症病患一樣都是病人,外界不應用獵奇的心態將精神病汙名化,並且國家也該正視精神醫療的重要性。
回應:此案件因嫌犯有精神病史,引發家長恐慌,擔心精神病患者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攻擊孩子。然而,精神病是疾病的一種,服藥是可以獲得控制的,不應因社會發生「精神病傷害人」的案件就對所有精神病患者有汙名,甚至覺得一發病就要把他們關起來,防止傷害別人,否則只會讓他們更畏懼就醫,病情更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