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關心同婚、廢死 師長輔導不足

楊蕓 2017/11/12 18:02 點閱 9101 次
兒福聯盟12日公布「兒少關注社會議題狀況調查」發現,課堂上討論的社會議題不夠多元,多關注同婚、廢死議題。(左起高二學生麻雀、執行秘書黃韻璇,photo by 楊蕓/台灣醒報)
兒福聯盟12日公布「兒少關注社會議題狀況調查」發現,課堂上討論的社會議題不夠多元,多關注同婚、廢死議題。(左起高二學生麻雀、執行秘書黃韻璇,photo by 楊蕓/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過半兒少自認關心社會議題,了解程度卻一問三不知?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12日公布「兒少關注社會議題狀況調查」發現,過半數兒少關注同婚、國教、廢死等議題,進一步評比了解程度卻只在及格邊緣。執行秘書黃韻璇認為,多數兒少資訊來自網路媒體,僅有表面的「鍵盤式」關心,加上師長不支持子女關注社會議題,皆顯示兒少的表意環境不友善。

黃韻璇表示,調查發現,當前兒少最關心的社會議題為同性婚姻合法化(63.2%)、十二年國教(56.6%)、廢除死刑(51%)和安樂死合法化(50.7%);然而,進一步調查卻發現,這些議題雖然都有過半比例的兒少表示關注,對議題的了解程度卻都只在及格邊緣。

調查也指出,有4成2兒少對社會議題的參與態度被動、少討論,僅以「鍵盤式關心」,少有具體行動;4成家長不支持子女關心社會議題,使兒少表達意見受阻;校園中社會議題討論率也低,有3成2的兒少擔心表達立場會被批評或排擠,顯示兒少表達意見的環境仍不友善。

「兒少有權參與公共事務、享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但在參與決策之前,是否已培養出思辨能力?」黃韻璇表示,在升學至上思維下,父母、師長多半不會和孩子討論時事,除了擔心議題涉及層面太深、理解難度高,甚至害怕孩子過度涉入,就此成為社運人士,「其實讓孩子關心議題的重點不在討論出對錯,或是一定要提出建設性的看法,而是從討論中練習獨立思考,並尊重不同想法的人。」

出席記者會的高二學生麻雀(化名)表示,「我私下比較關心環保議題,但老師在課堂較常討論同性婚姻和死刑。」高一學生小玉(化名)也說,「公民老師雖然會讓我們辯論社會議題,包括安樂死和是否贊同鞭刑等。」然而,小玉本身較關心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卻不主動找老師討論,「怕老師與我的立場不同,也擔心老師會將他的想法強壓在我身上。」

為促進兒少關心社會,兒福聯盟認為應先降低兒少對議題表意、參與的障礙,黃韻璇建議,政府面應提供足夠且易懂的資訊、健全媒體識讀教育;教育面則鼓勵教師帶學生討論時,不要侷限在當下大眾討論熱度高的主題(如死刑、同婚),應讓孩子接觸多元議題,並正反論點交互討論;另外,營造模擬的學習環境,像是校園的「學生議會」、政府設立的兒少代表等,讓學生熟悉民主社會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