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能取代記者嗎?(張勳慶)

張勳慶 / 文字工作者 2017/11/06 11:30 點閱 787 次
AI不能取代記者,在於它只能從流量,點閱,即時,是否密集報導中去抓取,當新聞欠缺人文角度,那最後便是罐頭新聞。(photo by wikimedia)
AI不能取代記者,在於它只能從流量,點閱,即時,是否密集報導中去抓取,當新聞欠缺人文角度,那最後便是罐頭新聞。(photo by wikimedia)

在日前國內媒體都報導日本JX通訊的人工智慧,1秒可發佈200則速報的新聞,且說連朝日電視台都採用JX所發的新聞,於是許多自認未來學的趨勢專家,紛紛預測記者這一行業將被AI取代。

但日本這家在2008年成立、7成人員是工程師,其他則是營運或公關的訊息供應者,且完全沒有記者的公司,真的是全世界記者的殺手嗎。

首先從外電報導上可知,JX主要是透過工程師所寫的程式,在網路上去搜集資訊,然後透過電腦編輯去發稿。換句話說,只是個即時資訊的搜尋引擎,而新聞來源除了跑線記者,還有在社群中發佈的訊息者。

這很明顯可以看出,新聞要能在網路上出現,仍是得有人在現場去採訪,再深入還得有記者去調查或專訪,試問若沒記者冒著被砍頭危險,何來IS的新聞或九二一大地震現場災情傳出。AI不能取代記者,在於它只能從流量,點閱,即時,是否密集報導中去抓取,當新聞欠缺人文角度,那最後便是罐頭新聞。

再來則是AI若用在國內,會不會是一種災難呢,現在的確有媒體從爆料公社,PTT等社群中去找新聞,甚至一些名人的社群網站,也可能了訊息中心之一,不過它們仍是有缺點,例如不能深入報導,有個人視野上不足和局限在某範圍。

其次別忘了新聞報導是可操縱的,一但到了選舉,民調,政府要搞置入美化施政,都會在此時在網路上發佈或官網上強打,這次美國川普選總統,臉書都成了俄羅斯武器,那一但套用在台灣,靠AI所發的訊息去當成媒體報導來源,那不但可能成社會動盪來源,更可能衝擊民主體制。

大家可想一下,當三一九槍擊案發生,又或者中國大陸網軍在某敏感時刻猛發似真的假新聞,那AI能辨識嗎,還有AI能質疑而去採訪和調查嗎。

其實AI的冒出頭來,正好可以讓媒體重新省思第四權在網路時代中如何扮演三權分立外的監督角色。因為在資訊海量的年代,很多是浪費時間的垃圾在你我眼前,就好似第四台也不是所有台都有訂戶要看,收視率名列前幾的仍是靠內容。媒體亦然,畢竟電腦只能用做協助人腦去得知訊息的工具,因為人是會獨立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