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交媒體開民主倒車(20171105 經濟學人)

邱慕天 2017/11/05 12:23 點閱 1486 次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論社交媒體開民主倒車

英國政治學家伯納德•克里克在1962年的《捍衛政治》一書中論及,政治博弈並不卑劣,它是一個讓不同理念的社群共榮共存的本領。在自由民主國家,沒有人心想事成而不必妥協,相反的,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是,正當靠譜的資訊、文明跟和解協商,是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

社交媒體曾經自豪地扛起這個希望的招牌,宣稱開放透明的交流能確保信息品質,剔除腐敗、偏執和謊言。然而,就在最近的美國「通俄門」聽證會上,臉書和穀歌都承認,自己的平台上有一大堆假消息頻道。

俄羅斯的搗亂對美國很切身;其實,從南非到西班牙,政治之水都已變得混濁,部分原因是謊言和仇恨的信息加劇社會對立,也影響了選民的判斷。

《經濟學人》指出,很多傳統媒體電台也偏頗不實,但是社交媒體卻會利用「新媒體」的特性,不斷透過大數據預算回饋餵送「客製化」的信息,賺取大量「注意力經濟」。

一項研究指出,富裕國家的人民使用手機,每天平均觸屏高達2600次──你已經被它黏住了!

後果就是在生活中誕生許多的「回音室」與「平行社會」,在裡面接收到的都是敵對方陣營無一不是「謊言、誹謗、可鄙」的辭彙,像匈牙利和波蘭的政治已經失去寬容和傾聽協商的空間;大部分緬甸人使用的臉書則一面倒加深對羅興亞人仇恨的貼文及觀點。

《經濟學人》建議,社群媒體應該要對真相政治負起責任,用演算法和標示降低那些低品質消息源的觸擊率。但若從純商業角度,社媒去打擊農場文、聳動不實影音的同時,一定會犧牲一部分的「注意力經濟」,所以恐怕需要政府立法,對通訊傳播的市場邏輯進行一定的修正干預才行。

https://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730871-facebook-google-and-twitter-were-supposed-save-politics-good-information-drove-out?spc=scode&spv=xm&ah=9d7f7ab945510a56fa6d37c30b6f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