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農業用地以埤塘居多,水域與光電結合是綠能發電的關鍵領域。農委會主委林聰賢13日在「農電雙贏政策論壇」表示,綠能若要引進到農地,必須讓地盡起其利,要在不妨礙原有的農務作業情況下,推動綠能農業的發展。
台灣目前光電平台發電量僅占4.8%,但透過綠能農業,再生能源發電量有望在2025年提升到20%的目標。為了建立低碳永續、經濟效率的能源體系,農委會特別在13日舉辦「2017農電雙贏政策論壇」,促進產官學投入政府的綠能政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企劃處處長蔡昇甫表示,隨著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除了節能減碳,更重視綠能農業的發展,如在農業水利設施加設光電設施,有效利用禽畜排泄物成為發電原料,營造畜禽友善環境。
「農業用地以埤塘居多,水域與光電結合是綠能發電的關鍵發展領域。」蔡昇甫指出,從去年開始,農委會便持續輔導農田水利會推動設置太陽光電事宜,並依據行政院推動「桃園埤塘設置設置太陽光電設施專案」,輔導桃園及石門農田水利會配合推動相關事宜。
然而,水產養殖設施結合光電設施,是否會減少養殖勞力,造成農業與發電雙雙折損的局面?蔡昇甫說,這種農業與光電的結合是「在不妨礙農作生產前提下,運用農作設施加蓋屋頂,發展再生能源。」相較於去年2851件農業設施加蓋光電能源機組,今年更增加了454件。他說,政府將加速埤塘及圳路等光電設施盤點作業,讓業者能夠進行產業升級。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也指出,現政府推動綠能農業將分為兩個方式,第一、從事生產的「營農型」農地,其次是不利耕作的「非營農型」農地。雖然現在許多的綠能農業並沒有合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但他強調,綠能若要引進到農地,必須讓地盡起其利,在不妨礙原有的農務作業情況下,推動綠能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