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記錄整理:蘇家瑩、孫啟梅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全世界正面臨嚴重氣候變遷,每個地區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是熱浪,有些地方則是冰山融解;有些地方是洪水成災,有些地方則是乾旱蔓延。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地球內的每一個方位,每個地區所面對的天災衝擊皆不同,這些衝擊都可能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相當可怕,也能說這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畢竟人類從過去就在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當然會有這種後果。
請汪老師說明近期全世界面臨的不同災難,而這些災難,我們同為地球的一員,應以悲憫之心看待。
天災發生頻率劇增
汪中和:依據德國保險公司長期的觀測統計,我們地球由於天氣、氣候、高溫熱浪,加上地震火山所帶來的自然災害,單單它們發生的數目就呈倍數成長,過去1年總數達300次,現在一年卻都超過1000次。
這樣的成長對全世界帶來非常可觀的衝擊,去年統計全世界因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1750億美金,這樣數字打破以往紀錄,從自然災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著實反映出天災是非常可怕的。
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也面臨不同風險、壓力、衝擊的自然災難,由於地球是一體的,能從大氣層看見極端的氣候變化、海洋很多豪大雨、可怕的風災、地震火山影響頻繁,所以它是全面性的,全面所帶來的影響也讓全世界都得承受。
而我們要做的就像最近的一本新書《謝謝你遲到了》當中所提到的,現在是3M的世界,我們有大自然(Mother Nature),但就像主持人所說,我們人類破壞了大自然,帶給自然諸多負面影響,而現在不過是做些調整而已,光是調整就在大氣、氣候、高溫熱浪及治安災害上給我們造成極大衝擊。
書中告訴我們,我們的市場(Market)一定要做調整,低碳與綠能都是需要努力的,而更重要的是科技(Moore's Law),現在科技進步快速,發展快速的科技如何轉化為對抗氣候暖化的利器?我們對修補自然界所造成的破壞應扮演重要的角色,好在面對災難衝擊時能減輕災害,安全健康的繼續生活下去。
問:為何有些地區下起暴雨,有些地區則處於乾旱?這種不是旱就是澇災的狀況台灣也是如此,因為大地亂了套嗎,為何總有些地方太多,有些地方太少?
消散能量造就極端
汪中和:氣候暖化過程下也造成地表能量的驚人增加,按照現在的觀測數據來看,一秒鐘在地表累積的能量,等同四枚投入廣島的原子彈所爆發的能量。
分分秒秒都在累積的能量使地球相當活躍,無論是大氣流動,或是大氣與海洋的互動,以及整個水文變化都有特徵,這個特徵也變得越來越快,也越加極端,它也透過快速變化與極端氣候來紓解消散我們所累積的熱能。
問:就像大自然想一次解決問題?
汪中和:是的!但我們所累積的能量太多了,大自然需要持續不斷去增加頻率尺度,來消耗人類所累積的熱能,結果就是我們看見的,極端、變化快而讓我們感到措手不及的氣候。這是氣候暖化所帶來的不幸結果。
問:地球在不同部位產生不同狀況與效應,請問賈博士,像這樣一端暴雨另一端乾旱的現象您如何分析?
乾越乾 濕越濕
賈新興:由科學上能看出,面對越來越熱的地球,高溫熱浪發生頻率與強度會隨著趨勢更加明顯,像是美國加州西南部高溫與暖化的關聯較為直接,另外像乾旱事件也大部分與暖化效應有關。
但特別的狀況像暴雨,例如日本九州前幾天的暴雨,是颱風南瑪都碰上梅雨鋒面,就像森林颶風那樣在熱帶緯度系統和中高緯度系統混在一起,帶來明顯降雨特徵。
但並非每場極端降雨都與全球暖化有如此濃厚的關聯性,這需要事後去做驗證,過去全球六七月發生較多高溫熱浪與乾旱,有相當高比例與全球暖化有所關連,但唯獨暴雨是像方才汪老師所提到的,降雨受水文影響,影響因子不太相同,每一次暴雨是否為全球暖化造成,需要事後進一步去認定。
至於降雨分配的狀況,從暖化影響來看,未來全球水文分配有「乾越乾,濕越濕」趨勢,也就是乾的地方更乾燥,越潮濕的地方暴雨越多,這與大氣的水文過程有關。
例如非洲的乾旱可能在未來越來越嚴重,降雨多的地區降雨則會更加極端,暴雨增劇,台灣過去的極端降雨就是如此,這種狀態已是能明顯體會到的。而我們面對未來越來越熱的世界,受暖化影響的高溫熱浪、乾旱,還有更多極端降雨,都會成為這顆地球舞台上演出的常態。
問:這就像風水輪流轉的道理,不同類型的極端氣候會一下出現在這個國家,之後又轉往其他國家,它是否有跡象可循呢?
賈新興:天氣方面能看出高溫與大氣變化有關連性,如北極夏天融冰,在冬天其他地區就有機會產生極端爆冷的狀態,可能是歐洲、美國、中國等比較高緯度的地區受影響,這是跟大氣溫度調節過程有關。
問:近期天然災害最嚴重的地區應該是中國和日本,中、日的洪水、豪雨是否都是受到梅雨季節的影響?請賈新興博士分析一下。
梅雨三部曲
賈新興:日本九州七月初遭「南瑪都」颱風侵害,1、2天過後,梅雨鋒面又碰到暖濕的熱帶颱風,才造成九州一日下了將近7、800毫米的雨量,降雨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最後12小時,根據報導,大概有50幾萬人撤離當地,事態相當嚴重。
這是異常梅雨加上颱風,有點像森林颶風熱帶緯度系統和中高緯度系統混在一起,帶來明顯降雨特徵。中國最近也受到梅雨鋒面影響,許多地方都有淹水。台灣0602在北海岸也是一場暴雨釀成嚴重災情。
以梅雨的時間進行曲來看,大概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台灣梅雨季節,降雨集中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華南。台灣梅雨季結束,受太平洋高壓偏強影響,鋒面就會上移中國大陸長江流域地區,有時候也會延伸到日本、韓國。
再來就會往更北邊的地區上移,大概是中國大陸黃淮流域地區,這大概就是東亞地區的梅雨三部曲,從台灣到中國大陸長江流域,再到黃淮流域,又延伸至日、韓。
梅雨季的正常規律是這樣,像骨牌效應一樣一路往北,但是有時候會出現特殊情況,最近中國大陸、日本九州的暴雨就和梅雨偏強有關。
問:這一波梅雨一直往北走,似乎沒有停止的趨勢?有請汪老師分析。
中國城市淹大水
汪中和:其實已經接近尾聲了。不過這一波梅雨不論在台灣還是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甚至華北和東北地區都造成驚人影響。長沙整座城市已經進入警戒狀態,洞庭湖、鄱陽湖也都已經進入最高警戒,長沙城市被淹沒的慘況不忍目睹,據說是百年未見,中國也大動員防洪部隊、軍隊救災。
現在梅雨已經北移吉林、瀋陽,豪大雨讓城市來不及排水,居民涉水而行,家具也流落街頭,造成人們生活不便、財產損失。
「超大豪雨」未來會更多
中央氣象局對於雨量已經有了新的分級制度,最高一級名為超大豪雨,24小時降雨量須超過500毫米,過去大概幾千年、幾百年才會碰到一次,現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碰到超大豪雨,譬如這次九州的暴雨,台灣0602的梅雨亦屬於這種等級。
中國大陸雖然未達超大豪雨的等級,但是雨量也是百年未見。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無法迴避、不容輕忽的。
問:照兩位專家的說法,每年都會有梅雨,那麼我們每一年都得苦一次,而且未來情況會一年比一年嚴重,是這樣嗎?
梅雨季有長有短
賈新興:從氣候的角度而言,如果梅雨每年準時報到,我們確實每年都必須重複經歷一次。現在梅雨因為受到暖化影響,北方冷空氣團強度減弱,梅雨期和十、二十年前相比,時間相對縮短,大概20幾天。但是總雨量不變,造成降雨量增加。
梅雨有時候也會不來,跳過台灣或中國大陸長江流域,直接到華北地區,不降雨也是一個麻煩,因為梅雨期是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很重要的水資源來源。梅雨來,怕暴雨;梅雨不來,水資源匱乏,所以水利單位未來可以多著墨如何透過長期氣候預測規劃水資源運用。
問:我們對梅雨真是又愛又恨,而且現在看來,梅雨成災的機率比對人們的幫助大得多。
政府須加強防災措施
汪中和:這是氣候暖化帶來的不幸後果。我們好像進入一個戰區,需要的準備與採取的防護措施與平時大不相同,首先就是需要做好基礎建設,再者需做好防災各項措施,這就像買保險,假如我們要去一個危險的地方,或者搭乘危險的交通工具,保險額度也會相對提升。
政府面對氣候暖化也是如此,雖然無法逃避、阻止,但是可以加強國家建設、防災設施,把災害降到最低。當面對相同等級的災害的時候,有準備和沒有準備的差別非常大,我們國家應該要往這個方向加強。
問:談完亞洲,我們來談談歐美的情況,甚至包括南極,都受到熱浪影響,溫度飆升,甚至造成南極冰山融解,請汪老師分析。
「水深火熱」的夏天
汪中和:北半球的夏天才剛開始,但是我們回顧去年南北半球的夏天,高溫熱浪相當驚人。歐洲是憤怒的夏天,南美洲更慘,經歷了水深火熱的夏天,現在輪到北半球準備迎接一個憤怒的夏天了。
美國已經嘗到今年夏天帶給它的高溫,加州森林野火相當嚴重。再看亞洲內陸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甚至於中國大陸的大西北地區溫度都高得嚇人,吐魯番的最高溫度甚至高達將近50度,並且連續半個月溫度維持在40度以上,這是過去未有的狀況,可見氣候暖化加諸於全球各國的壓力。
森林大火奪人命
西歐這次熱浪打破荷蘭百年紀錄,葡萄牙、西班牙的森林野火也相當嚴重,特別是葡萄牙6月中旬的森林野火,由於火勢蔓延速度太快,許多逃難的人來不及走出高速公路就被烈火包圍,命喪途中。
這種慘劇也呼應氣候暖化帶給我們的壓力,事情發生得太快,譬如葡萄牙的森林野火就是在一夜之間燃起,而且火勢蔓延的速度相當驚人,在1、2個小時以內就覆蓋大範圍地區。人們措手不及,他們看見野火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開車往外逃,孰料逃亡路線已經被火包圍。
這些事情告訴我們面對氣候暖化,一定要提高警覺,不論是暴雨還是熱浪都來得很快、很急,對我們的衝擊也愈來愈強,所以我們必須事先警覺,提早做好準備工作。
問:剛剛汪老師提到南極冰山融解,冰山融解造成的效應非常大,請汪老師分析。
南極冰盆持續斷裂
汪中和:這次南極冰山融解與暖化息息相關,南極現在是冬季,所以海濱面積正在慢慢擴大,但是擴大的過程,南極半島的拉森C冰盆開始破裂。其實拉森C冰盆長期以來產生幾百公尺寬的裂痕,超過半公里的破裂,衛星影像清晰可見,這道裂痕從2011年開始不斷擴張,今年年初裂口已經延伸至海岸線,直到今年7月初斷裂。
分裂出來的冰山體積相當巨大,面積差不多有6千平方公里,相當於6分之1個台灣。1995年北邊的拉森A冰盆融化消失,2002年輪到拉森B,今年延伸到拉森C,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全球暖化的腳步正在加速。氣候暖化不僅導致溫度上升,也造成海水溫度提高,南極雖然是冬天,溫暖的海水使冰盆破裂的腳步沒有停止。
問:請賈博士分析冰山融解會造成什麼效應?
海平面上升幅度增大
賈新興:冰山融解最嚴重的問題是造成海平面上升,過去我們說北極的浮冰融解對海平面上升影響不大,但是像冰盆、冰山的融解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相當顯著。海平面上升的主因其實是海水因為全球暖化而熱膨脹,再來就是冰山融解。
暖化除了高溫熱浪以外,海平面上升也是一大議題,未來都市規劃需要考慮到這個問題。
問:請汪老師補充說明。
汪中和:氣候暖化造成的高溫熱浪、豪大雨帶給全世界可觀的影響,這次南極拉森C冰盆斷裂雖然是自然斷裂的過程,但是氣候暖化也扮演了不可忽略的角色。未來氣候會繼續暖化,南、北極陸上融冰的現象也會持續增加,因此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會隨著時間、暖化現象的增加,帶給我們可觀的影響。
未來恐水漫亞洲城市
過去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在第五次氣候評估報告指出這個世紀結束之前,海平面最高可能上升至80公分,現在回頭去看,這個說法簡直太保守了。
以目前暖化狀況、兩極融冰的現象,現在最保守的估計都是在一公升以上,今年7月14日亞洲開發銀行公布一份報告,指出氣候暖化對亞洲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強烈呼籲亞洲國家做好萬全準備,其中也指出海平面上升最少可能到1.4公尺,尺度愈來愈大。
如果海平面貞的上升1.4公尺以上,亞洲有40多個城市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點名中國大陸的廣州、上海、天津,都是特別危險的地方,必須好好注意,千萬不可輕忽大意。
主持人:海平面上升的問題還值得繼續談論,我們談到這麼多災害,到底如何趨吉避凶,人們所能做的實在太有限了,但還是必須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