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了封閉之都 習近平被圍堵?

劉屏 2017/07/06 16:58 點閱 20073 次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香港,香港方面全面提高警戒,被冠上「封閉之都」。(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香港,香港方面全面提高警戒,被冠上「封閉之都」。(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醒報駐美記者劉屏特稿】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香港,香港方面全面提高警戒,動員的警力高達萬人,森嚴的程度前所未有,若干地區架起高達2公尺的障礙設施。媒體乃有「香港成了封閉之都」之嘆。

基於安全,警方架起路障,並實施多項交通管制,這種作法舉世皆然,何以華府、倫敦、東京等城市未曾被冠以「封閉之都」的稱號,唯獨香港引起批評?原來,「封閉之都」一詞真正的意涵並不是看得見的封鎖,而是看不見的管制,也就是港人擔心表達意見的自由是否受到管制。

看不見的管制

交通管制看得見,車輛、行人繞道即可;且有一定範圍,受影響的人、車數量有限,大不了今天(或這幾天)不出門,因此並不可怕。相形之下,言論管制看不見,卻真真切切的存在,而且可能無所不在,這才真正可怕。

香港曾是最自由的地方,也是共產中國大門口的一盞明燈。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獨有的「一國兩制」之下,香港是專制國度的一線希望所繫。在英國統治下,盡管英國承認北京政權,不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但是港人的政治立場悉聽尊便,雙十國慶時,香港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海是為明證。

當年香港的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獲得舉世稱道,一些中文書籍不能在大陸出版(戒嚴時期的台灣也有這個現象),但在香港不是問題。如今,因為出版的書籍內容涉及對中國大陸領導人不敬,香港書商竟然被綁架至大陸。

「紅線」愈來愈明確

當年中國大陸與英國談判香港前途,陸方承諾「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50年不變」,且一再強調「馬照跑,舞照跳」,無非是保證香港的自由程度不會縮減,讓港人安心,但也正說明港人對「九七大限」(1997年7月1日,英國把香港交還中國)的恐懼。20年過去,香港仍是自由之地,但種種變化顯示港人對香港的前景愈來愈感憂慮,而北京方面給香港畫定的「紅線」則愈來愈明確。

民主國家有時也管制交通,但管制區旁邊就是大大小小的標語、橫幅、海報。1979年初,鄧小平訪美,卡特總統在白宮款待鄧,鄧在宴間致詞時,不時傳來附近抗議人群的陣陣吼聲。這是民主常態。習近來兩度訪美,無論是在華府或在佛州的海湖莊園,抗議人群、聲浪都在不遠之處,習或看到,或聽到,總能知道。

人民無法出聲

但是習近平訪港期間,香港政府十分體貼,很早就有消息稱「不會讓習看到他不喜歡的字句」。習結束香港行程,媒體報導稱「習近平離港後,抗議人士就走上街頭」,蓋習訪港期間,「前所未有的安全封鎖下,抗議人士幾無發聲的空間」。媒體稱,抗議人士就算想發起什麼活動,也可能遭到「愛國暴徒的包圍與襲擊」。

「封閉之都」今天封閉的是交通,明天是什麼呢?香港的民主運動人士說,情勢發展是「警察權力愈來愈大,人民的權利愈來愈少」。只盼「封閉之都」不會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