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想禁二手衣 美國施壓肯亞退讓

邱慕天 2017/07/03 21:52 點閱 38640 次
肯亞二手衣產業市場興旺,由於原來大多就是第一世界接近無本捐贈而來,淨利高達成本的90%以上。(photo by Colin Crowley on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肯亞二手衣產業市場興旺,由於原來大多就是第一世界接近無本捐贈而來,淨利高達成本的90%以上。(photo by Colin Crowley on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綜合報導】遭控引起「市場破壞」的二手衣爭議,3日在肯亞急轉直下了。根據《東非人報》報導,由於美國多年來允許東非商品免稅輸入國內市場,因此針對非洲多國近月來單方面倡議「禁止美國二手衣進入」,美方不客氣嗆聲「要就來互相傷害」,揚言將撤銷對非洲國家的讓利。為此,肯亞已決定不再提倡禁止美國二手衣,東非其他國家也可能鬆動。

愛心變成「礙興」?

肯亞每年進口10萬噸二手衣物,很多人不知道它們在西方其實是掛著慈善組織名義募捐,集結、挑選、清洗、打包裝箱後就賣向第三世界。根據樂施會估計,它們有7、8成去向都是回歸人類文明的搖籃──非洲。只是由於用料、織法、版型都優於本地產品的性價比,廣受當地年輕人喜愛,很快就打趴本地品牌。

2000年時,美國與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蒲隆地、盧安達等國所組成的「東非國協」(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談成「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允許美國二手衣物大量進口到東非,慈善組織則在轉手募捐的二手衣物中,轉而獲得運作資金。同時,第一世界本來會被丟棄的大量二手衣著,在非洲窮人身上煥發「第二春」,看似雙贏。

然而根據《非洲每日商報》2010年報導,1980年代肯亞紡織業擁有50萬人雇員,是政府公部門之外最大的就業大餅,但在第一世界樂捐出來的低成本進口衣物競爭下,30年間肯亞紡織業96%的工廠倒掉,包含當初肯亞最大的成衣廠裂谷紡織品(Rivertex)和基蘇木棉花廠(Kicomi)。如今整個產業規模剩下不到2萬人。

!
圖說:第一世界二手衣的用料、織法、版型都優於非洲國家所能生產的性價比。(photo by Foto Gallery Shopping Donnaclick)

封鎖舊衣是貿易不公

赫芬頓郵報》根據2014年數據指出,EAC國家一年約向歐美進口總額3億美元的二手衣物。台灣《紡織月刊》則曾在2013年揭露,台商是漠南非洲成衣廠的主要老闆,但非洲市場一片荒涼,台資願意進駐的最大原因就是AGOA保障下的多種政府獎助措施。

AGOA本身則從2000年一開始的8年效期,經過展延原應在2015年結束,在該年的6月底雙方決議再展延10年效期至2025年。不料隨著當地紡織業者「奪還市場」(reclaim the market)的倡議發酵下,2016年3月間,EAC 各國突然爆發提案將在 2019 年開始禁止西方二手衣著捐入或賣向東非。此舉旋即引發美國以「撤銷各國 AGOA資格」作為報復。

美國發動遊說

根據《東非人報》3日刊載於《全非新聞網》的報導指出, 名為「次級原料和回收紡織品協會」(Smart)的遊說團體自今年3月起在美國國會倡議,針對EAC等國擬封殺美國二手衣物和片面調漲進口稅率的提案,提出「違反AGOA協議精神」的訴願。

原來東非還有許多農漁產品向國際出口,在AGOA提供的優惠下,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蒲隆地、盧安達等國大部分的產品都可以「免稅」、「不限額」地進入美國市場。Smart認為美國沒有道理「讓你所有產品免稅上櫃,你卻不讓我二手衣物進港」,要求華府研擬取消EAC各國續留AGOA 的資格。

根據《東非人報》,奈洛比當局已在日前反悔,表示不會在該國議會續推二手衣禁令。肯亞貿易和工業化委員會主席基普皮特坦承,「當我們看到3月份的請願書,就知道遊說團體(Smart)的論據十分在理。」報導指出,促成奈洛比轉向的是一場秘密會談,美國官員在會中對肯亞官員曉以利害。

肯亞的難題

二手衣貿易的發展思維不斷引起經濟和倫理學上的爭論,《經濟學誌》2008年一份研究宣稱,從 1981 年到 2000 年這20 年之間,非洲紡織業5成的就業人口衰退,是「捐衣非洲」的慈善帶來的傷害。但《衛報》就在2015年報導中解釋,二手衣雖然摧毀紡織就業,但轉而在當地興起了強健的零售市場和新的就業機會。

一位當地市集小販尼貢嘎透露,他一個月從蒙巴薩港進口兩貨櫃的二手衣,成本是7.7萬英鎊加上近1.7萬英鎊的稅,但可以養活15名員工,且淨利高達成本的90%以上。訪談中,多位二手衣業主都反對政府推動禁令,表示許多兼職賣場的工讀生一旦失業,將無處可去。

K
圖說:二手衣市場與紡織工業如何不互相毀滅?這是東非政府必須仔細評估的問題。(photo by kibera_photoshow28 on Flicker- used under CC License)

此外,美國還是肯亞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巴基斯坦和比利時。根據貿易經濟學網站引述肯亞央行2017年4月數據,肯亞的主要出口產品為漁獲(64.4%)、水泥(13.2%)、咖啡(6.6%)、茶(5%);美國若是調整肯亞在AGOA的免稅資格,作為封殺二手衣物的報復,肯亞經濟將受重創。

其餘東非國家照舊

EAC當中的烏干達和盧安達已經開始對二手衣服徵稅,並鼓勵製造商投資本地紡織業。去年,盧安達已把二手服裝的營業稅調高了12%,鞋子增加15%,未來還將持續增稅。

盧安達財政部長克拉夫•加特表示,「二手衣服稅將從每公斤0.2美元增加到2.5美元,這些稅收將用於轉投資本地織品工業,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二手產品帶來的衛生疑慮。」他不客氣表達二手衣讓人「噁心」,質疑「歐洲國家之間會有人買別人的二手衣來穿嗎?」

此外,烏干達財政部長卡西亞也已將二手衣的環境稅從15%增加到20%,然而在肯亞撤退後,該國正在研擬是跟進或掉頭,預計在下週發表正式立場。根據《東非人報》‵,目前Smart的訴願已經進入美國國會,盧安達、坦尚尼亞和烏干達本月13日預計出席華府國會公聽會,屆時將決定它們的AGOA資格是否會被川普限縮或撤銷。

二手衣貿易是禍是福

禁止二手衣物進口交易,就能拯救東非各國本地紡織經濟嗎?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發展地理學系講師安德魯‧布魯克斯在《衛報》撰文表示,比全面禁止更智慧的做法是「漸進保護主義」,例如透過本地廠房的租稅補助,提高本地紡織品在對抗進口二手衣物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本地產業也須有效改善物流、道路運輸、供電,以及與東非棉花種植業的上下游協作,確保可靠的原物料供應。政府可做的事還多著呢!

前肯亞製造商協會老闆貝蒂‧麥納2014年時也在肯亞首都數位集團的傳媒《第五權》投書談到,政府大可以在扶持本地產業之際,最小化它對進口二手衣販售商的衝擊,像是讓販售二手衣物的下層工讀小販不必失業的方法之一,就是囊括為他們為成衣產業的下游,繼續有衣服賣。

market
圖說:肯亞奈洛比最大的二手衣零售市場 Toi 市集(Photo by Katrina Shakaria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