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薪 窮在人心 (林青蓓)

林青蓓 2017/06/04 14:43 點閱 1171 次
台灣長期低薪的因素,或可歸咎於人性的貪婪,及台灣社會長期對公共倫理的漠視。(photo by Flickr)
台灣長期低薪的因素,或可歸咎於人性的貪婪,及台灣社會長期對公共倫理的漠視。(photo by Flickr)

眼下台灣低薪問題,已有多篇文章從政府政策、市場經濟、投資信心等角度評析,筆者僅試圖從人文及社會角度切入探討。其中低薪因素,或可歸咎於人性的貪婪,及台灣社會長期對公共倫理的漠視。

台灣低薪問題政府大有責,但資本家同樣為了賺錢,盡一切所能壓低工資,「物」盡其用,導致台灣勞工普遍工時過長,身心健康未得保障。「守住」基本工資的「最後一道防線」,反應人性的貪婪。調漲工資老闆就叫窮─其實窮在心態非在實質,因為錢老早進了老闆口袋做了別項投資或置產。人性的貪婪不是新聞,亦無須申論。但此種心態,道出台灣社會對於公共倫理的長期漠視。

當今台灣社會,人人仗著「民主」,將自身「應得的權利」(entitlement) 視為理所當然 (a given),各種抗爭不斷。許多人對自身權利的維護不遺餘力,但當要付上一點代價時,便叫苦連天。不知若欲使「民主」制度正向發展,愈有權者,愈需謹慎思考如何發揮正向影響力;愈有錢者,愈需仔細思量如何使用錢財以回饋社會。

許多在台企業所發揮的企業責任及影響力國人有目共睹,但企業責任非僅大企業始能擔當。每一個中小企業,每一位老闆,都有責任思考如何在能力所及範圍內使用影響力。每一個有能力聘僱員工的人,也都需要更嚴肅思考員工身心福祉。「壓低成本最大化利益」的心態,常使資本家變成無情的剝削者。這是往下看,「守住最後一道防線」的心態,也是把人「商品化」、無視人性靈魂的作法、「降低標準」(lower the bar) 的眼光。22K即是相關單位共持「降低標準」心態,所導出的結果。台灣低薪,窮在人心。

台灣人普遍需要培養「提升標準」 (raise the bar) 的眼光及心志,第一步即是思考,「我對於所聘僱的員工,有何社會責任?」甚可再問,「對於台灣這塊地有形及無形的美化,我可以如何貢獻?」當眾雇主願意思考自身社會責任時,是台灣跳脫低薪的開始。台灣民主尚未成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人人將自身「應得的權利」視為理所當然、將自身的「公共責任」視為非理所當然 (not a given)。當台灣公民開始關切「公共責任」時,會是台灣民主漸趨成熟的指標。

台灣所乘載的「文化資產」,早已具備「提升標準」的哲理概念;台灣公民也比你我想像中更預備好可以更多承擔「公共責任」,只是我們未曾被好好引導。今天,單看我們願不願意付諸行動,用心營造台灣。問題不是我們有沒有能力付諸行動,而是願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