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攻下的伊斯蘭 不平靜的齋戒月

邱慕天 2017/06/01 19:01 點閱 22372 次
圖說:5月30日晚間恐怖份子在巴格達市中心一間冰淇淋店旁引爆炸彈,瞬間煙霧火光沖天。(photo by 影片截圖)
圖說:5月30日晚間恐怖份子在巴格達市中心一間冰淇淋店旁引爆炸彈,瞬間煙霧火光沖天。(photo by 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綜合報導】對穆斯林來說,齋戒月是複習古蘭經、親近真主、全人專注於信仰的時刻。他們會向鄰舍行善,與家人和朋友團契,慶祝人生的美好,為真主所造的一切獻上感恩。然而,另有一群穆斯林卻並不這麼想,他們想看到別人流血和痛苦。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中心與近郊5月30日一連發生兩起汽車炸彈和一起自殺炸彈攻擊,造成至少35人喪生、逾1百人受傷。伊斯蘭國(IS)宣稱做案。這已是IS連續第二年在穆斯林齋戒月期間,在巴格達夜晚人們進食的時刻開炸。2016年,IS曾針對一間購物中心施放炸彈,隨後引起的大火造成3百餘人傷亡。

阿富汗時間5月31日上午,首都喀布爾的百合廣場則突遭滿載炸彈的卡車闖入引爆,造成90死、4百餘人受傷。該區也是喀布爾使館區,商店街與國際人士活動頻繁。IS雖尚未「認領」此案,但該組織5月3日也曾在喀布爾的美國使館周邊發動槍擊,製造8死、25傷。根據《CNN》報導,傷者中3人為美軍士兵。

ram
圖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主持白宮的開齋節(photo by 白宮辦公室)

齋戒月期間,穆斯林守夜到清晨,並利用黎明破曉再度禁食之前,跟家人外出、購物或飲食。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IS在什葉派守齋戒期間進行恐攻,有明確的目標。2015年時,IS在6月26日策畫在敘利亞、索馬利亞、突尼西亞、科威特和法國的「炸彈開花」,這一天的恐攻共造成4百人遇害。對象絕大多數是穆斯林。

2016年時,IS發言人在進入齋戒月前的2周提前宣告,「要讓這個月成為各地不信者的災難月」。該年在齋戒月發生的恐攻,包含知名的奧蘭多同志夜店槍案、伊斯坦堡機場爆炸案,還有7月1日孟加拉首都達卡國際使館區一間麵包店的人質脅持事件。該案造成20位國際人質死亡。

儘管多數穆斯林認為齋戒月代表和平,但根據IS的自我解釋,624年的巴爾德之戰就是在齋戒月打的。當時穆罕默德率領3百多名追隨者與阿拉伯的古萊氏部落戰鬥,在有如神助之下打贏了人數是3倍的對手。儘管今日的文獻證據指向該傳說戰事是9世紀後憑空造出的,但IS仍以此做為在齋戒月發動聖戰的教義憑據。

今年的齋戒月是從5月26日到6月24日。許多分析人士認為,IS在摩蘇爾、拉卡正在做困獸之鬥,因此在各地擴大恐攻的行徑是他們狗急跳牆、自我壯膽的方法,未來唯有嚴加防範,才能避免不幸事件一再發生。

rama
圖說:齋戒月代表著和平安詳,與神親近。夜晚的市集格外熱鬧。圖為東耶路撒冷穆斯林區的齋戒月夜市一隅(photo by 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