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對台灣經濟衝擊知多少? (林建山)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7/05/22 17:38 點閱 1520 次
勞團前往勞動部抗議一例一休。(photo_by_林亭妤/台灣醒報)
勞團前往勞動部抗議一例一休。(photo_by_林亭妤/台灣醒報)

蔡英文政府520屆滿一週年,對外聲稱一例一休是其唯一首要落實「周休二日」政見的頭號政績,主要也的確是在競選政見白皮書中的21個勞動政務承諾事項,只有「周休二日」這一項真正被達成實現。

但事實上,一例一休制政策的負向作用力遠遠超過正向作用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整體社會各階層都表示強烈反對,而且極力要求立即修法矯正的原因。

與經濟需求脫節

在現實上,一例一休固然是周休二日制度中的一種特殊型態,但兩者之間最大差異是,一例一休制乃絕對剛性限定「工時」無彈性;此與歐美國家實施多年的「周休二日制」之高度有彈性,決然有所不同。

周休二日制,則是高度柔軟彈性,在歐洲高度福利國家之有周休二日機制者,其周休二日的彈性工時調適期程,最短可以長達3個月,多數為半年,最長者可以多達365天(一年)的彈性調度期間,即一整年之彈性工時。

但是,在台灣的一例一休,則絕對禁絕一周以上的彈性調節,這不啻使台灣成為全世界設有「工時管控」國家中唯一「完全無彈性國家」,當然大大增強了整個台灣勞動市場的僵直頑固不化障礙,重傷台灣經濟發展與成長,乃至對外吸引力與競爭力。使勞動市場經濟完全與國家經濟需求脫節,對於台灣這種高度貿易依存經濟體,可謂因此根本喪失了國家競爭力與國家吸引力。

勞動福祉受衝擊

一例一休對台灣經濟的第二個面向重大衝擊,是最嚴重惡化勞動市場供給數量短絀及勞動成本倍增。

在經濟學上「工時長短」代表一國勞動供給數量多寡。一般而言,對於勞動力過剩國家社會,通常會傾向於採行「較短工時投入」之政策,用以節制勞動力供給免於過剩與浮濫,甚至造成失業人口的增加,但是相對於勞動力不足國家,則通常在政策上傾向於採取鬆綁激勵「延長工時」或「鼓勵加班延時工作」政策,以補充市場免於缺工短人壓力,豈能採取類似一例一休之僵硬無彈性工時規制?

依國際發展經驗,唯有勞動力供給過剩國家才會採行「限縮工時」措施,其勞動力不足國家,像臺灣之情形者,唯一祇有今天對臺灣社會長達二十多年「長期缺工不足」苦惱問題竟驟然採行「反逆市場趨勢」的一例一休制,當然造成的市場衝擊與驚嚇,自非尋常言詞所可以形容。

高加值服務業退化

一例一休對台灣經濟社會的第三面撞擊,是徹底壓抑了服務業產業部門的發展成長。

一例一休如落實施行的結果,可以想見的是:台灣的現代高加值服務業經濟即將宣布「壽終正寢」,而所有創新創意產業的未來,也將完全悉遭摧毀,現代新興事業模式不可行,先進經營管理方法無以開展,知識經濟時代的智慧化發展亦將成為泡影。台灣只能退回到工廠製造生產的農業部落經濟時代。

一例一休制在本質上已然嚴重破壞了「責任制」的運作與效能,使台灣的高加值服務業,特別是可國際貿易服務產業,全面性限縮,甚至陣亡不起,讓台灣預擬超越製造業經濟階段,而積極追求邁向服務業經濟時代願景,必須因此完全破滅,尤其讓國之識者扼腕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