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 謊言是「我」的一部分 (20170521 國家地理雜誌)

邱慕天 2017/05/21 18:05 點閱 1598 次
http://press.nationalgeographic.com/files/2017/05/NGM_06_17_June-cvr-news-274x400.jpg
http://press.nationalgeographic.com/files/2017/05/NGM_06_17_June-cvr-news-274x400.jpg

《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Why We Lie 謊言是「我」的一部分

1989年普林斯頓大學收了一位奇葩新鮮人。他是個來自猶他州的野孩子,沒上過一天正式學校、完全由「大自然」養育而成、擁有許多戶外活動技能。他的特殊背景光環使他一下子成為學校風雲人物,可卻也讓人疑惑:為什麼他幾乎每科拿A、舉止教養良好、個人宿舍床鋪總是摺疊整齊。

直到1年半之後,他被一位女同學指證他其實是北加州史丹佛旁的菁英高中出身的子弟,用假身分和假資歷把自己到「繁星」到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頓著手展開調查,才發現他其實已經31歲、是因竊盜在猶他州服刑過的前科犯詹姆斯‧霍格。

離開普林斯頓的幾年後,他不斷地累積竊盜、偽造文書的犯行。簡直是墮落的真人版《神鬼交鋒》。
人類的行為研究顯示,「騙子」只有大小之分;事實上,每個人平均一天說1到2次謊、且一生中平均說過一次「霍格」等級的大謊(隱瞞性經驗、婚外情);人人都是不誠實的。

曾有一個自認失敗的商業畫家,描摹了許多名家的作品但銷路不好,於是假扮耶穌會士的身分,做假慈善把「真跡名畫」捐給美國博物館,博取他一輩子想要的上流尊榮──想當然爾,他遭拆穿時是多麼地羞恥。倫理學者柏克(Sissela Bok)指出,說謊的潛能早已存於人類語言系統,「動物變色偽裝,人類卻動動嘴就能獲得同樣的生存、求偶優勢,這個誘惑太大了。」

心理學家維舒爾認為,說謊是練習而來,小孩在2到5歲學語言時學會,且他們會持續地琢磨,以靈活的思維,說出不會被他人一舉識破的謊。也許這叫在道德上叫父母憂心,但它至少證明了小孩的腦子在發育。

核磁共振成像顯示,不誠實的人在大腦伏隔核的活化程度更高。這個部位與獎勵機制十分相關。這可以說明為何貪婪的人說謊傾向更高。另外,處理情緒部位的杏仁核,則會在謊言愈說愈多時變得沒反應,說明為何慣性說謊的人到後來都臉不紅、氣不喘。

在社群網路時代更多新興的研究則證實,「人傾向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換句話說,那些符合我們的偏見或印象的謊言,特別難拆穿。因此若你想當一個誠實的人,也只有先誠實地承認:「我是個騙子」。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7/06/lying-hoax-false-fibs-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