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天才的成分 (20170423 國家地理雜誌)

邱慕天 2017/04/23 18:40 點閱 1810 次

《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史丹佛心理學家劉易斯•特曼是現代智商測驗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他在1920年代曾開啟了一個長達40年的研究項目,追蹤1500位智商140以上少年的職涯成就。

這些人,後來包含國家科學院院士、政治家、醫生、教授和音樂家;發表過數以千計的論文書籍;貢獻過350項專利,以及撰述過400部短篇小說。

然而,若讓我們把「天才」的定義限於那些能留下偉大傳世作品的人──紫式部的文學、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居里夫人的醫療科學…等,那麼智商並不能反映一切。那1500名資優少年中,有不少終其一生庸庸碌碌,有的甚至大學都沒畢業。反而達爾文、愛因斯坦都是「小時不佳、大時了了」的案例。

《國家地理雜誌》解釋,天才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屬於「創造力」的工作。達爾文的演化論、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都是創造性思考的範疇。在人腦中,這是大腦的中部區域密集工作,尤其是前額葉皮質掌管的區塊;再來就是左右半腦的信息交流密集度。

曾有實驗嘗試記錄音樂家即興創作時的腦部顯影,顯像驚人地指出:大腦主宰 「自我表達」的內部網絡整個活躍了起來,控制專注力及自我檢驗的外部網絡則趨於靜止,「彷彿大腦完全關掉了自我批評的能力。」

賓州大學心理學家對天才的定義則更接近愛迪生,強調「堅韌和紀律」是成功的關鍵。足以定義天才的「代表作」往往是千百個籍籍無名的作品、火候不足的嘗試堆積出來。

講到這點就不得不為女性抱屈。特曼研究中原來也包含了不少高智商女學生,但她們當中一半比例後來成了家庭主婦而沒有天才成就。莫扎特的姊姊瑪麗亞.安娜在大鍵琴演奏的天分不亞於莫札特彈鋼琴,卻在18歲時就被爸爸覺得「該嫁了」而中止其演奏生涯。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想像,貧窮、戰火和其他不幸究竟扼殺了多少天才。

最後,出色的觀察力,也是天才如此超卓的重要原因。像是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達文西能畫出鳥兒的飛行中的動態感,這是常人不具備的觀測能力。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將在25日起播放連續10集「天才」探索紀錄片,盼我們能一同分享這些人類文明中璀璨的珍珠。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7/05/genius-genetics-intelligence-neuroscience-creativity-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