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22日公布市售牛樟芝產品稽查結果。圖為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33/811/big/%E5%9C%96%E8%AA%AA%EF%BC%9A%E9%A3%9F%E8%97%A5%E7%BD%B222%E6%97%A5%E5%85%AC%E5%B8%83%E5%B8%82%E5%94%AE%E7%89%9B%E6%A8%9F%E8%8A%9D%E7%94%A2%E5%93%81%E7%A8%BD%E6%9F%A5%E7%B5%90%E6%9E%9C%E3%80%82%E5%9C%96%E7%82%BA%E5%8D%97%E5%8D%80%E7%AE%A1%E7%90%86%E4%B8%AD%E5%BF%83%E4%B8%BB%E4%BB%BB%E5%8A%89%E8%8A%B3%E9%8A%98%E3%80%82%EF%BC%88photo_by_%E6%9E%97%E4%BA%AD%E5%A6%A4%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1.jpg?1487735537)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牛樟芝為台灣特有真菌,被民間廣泛運用於養生保健食品。食藥署對此針對63家牛樟芝食品業者進行稽查,發現有2家業者計8件產品的牛樟芝原料並未核備,皆已暫停販售。食藥署科長呂昀儒22日呼籲,由於國內有研究指出高劑量牛樟芝恐產生毒性,民眾千萬不要購買標示不清的產品。
牛樟樹為台灣國寶樹種,而常生長在牛樟樹幹內中空心材上的真菌牛樟芝,在民間被盛傳具有保肝、抗癌、消除疲勞的功用。食藥署於105年11月~106年1月針對市售牛樟芝產品的原料來源、GHP、產品標示、自主檢驗等項目稽查63家業者,22日公布檢驗結果,有8件產品的牛樟芝原料未核備就上市,51件產品有標示不符規定,目前共計裁處11萬元罰鍰。
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科長呂昀儒表示,國內曾有研究指出,牛樟芝若高劑量使用恐有毒性、導致細胞病變的安全疑慮,因此食藥署要求使用牛樟芝為原料的產品於上市前,業者都須具備原料詳細的加工製造過程、90天餵食毒性試驗報告等文件供衛福部備查,以確保產品在培養過程中未產生不好的代謝物。
牛樟芝產品稽查另一重點,則是查核其標示是否符合規定,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指出,以菌絲體或子實體培育出的樟芝原料所需時間、保健成分都不盡相同,菌絲體最快7~14天就可培育完成,著重於多醣體含量,但子實體培育需耗費1~3年,多醣體及三萜類含量最接近野生牛樟芝,後者價位也更高。
食藥署表示,此次稽查違反《食安法》第28條產品共計28件,包括使用菌絲體的產品其品名未標示「○○菌絲體」或外盒印有子實體圖樣,若是菌絲體和子實體混合的產品,外包裝也要明顯標示「本產品為○○菌絲體與子實體混合」字樣。
呂昀儒呼籲,消費者購買牛樟芝產品時應選擇信用良好的商家,多留意產品標示、勿購買標示不清者,也不要食用誇大功效或療效的產品,以免花錢又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