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速建遊覽車資管系統 (李若松)

李若松 / 資深媒體工作者 2017/02/15 14:31 點閱 1279 次

災害意外不是偶然,是累積一連串失誤造成。高速公路重大的事故,從車齡19年、連續工作15小時、匣道未減速、乘客未繫安全帶,造成駕駛、導遊、乘客至少三33人罹難,除了比照過去慘案檢討疏失,最後不了了之,又還能做什麼?

記者採訪工作經常東奔西跑,記得去美國或南韓採訪時,都遭遇過遊覽車事故,如火燒車或爆胎等。其實台灣的老爺遊覽車並不是問題,重點是台灣遊覽車的健康檢查制度是否落實,發生狀況時能不能解決。

同樣車齡19年,究竟是跑高速公路或崎嶇山路會有不同的車況,還有,19年如何保養,就像人有沒有運動養生,身體狀況完全不同,如果不妥善定期保養遊覽車,可能3、5年,車子就狀況百出,包括:機油、水箱、煞車系統、輪胎胎紋深度….

相對的,駕駛員的駕駛經驗、敬業精神、道路駕駛違規紀錄,難道不能數值化處理嗎?台灣很多國內旅遊,是清晨6點出門,晚上10點結束,旅程是16小時,試想駕駛員必須提前1小時準備,延後1小時結束,工時絕不只是15小時,而是18小時,但現在科技那麼發達,已能夠掌握駕駛員在值勤18小時的狀態。

從前朝政府就談大數據、大資料庫或資訊公開化,為什麼遊覽車這樣重要的交通工具不能建立「車與人」資料庫,當參加旅遊團時,是否在前兩天就知道「車與人」的狀態,且這都不會與個資保護有關。

至於匝道減速、乘客隨時繫安全帶不是理所當然嗎?像這次發生事故和很多危險路段,為什麼不能裝置超速攝影機,超速就罰、超速就列入行車不良紀錄,自然可以減少匝道超速問題。

兩岸關係不佳,陸客觀光團減少,對遊覽車的需求減少,今天正是建立遊覽車管理資訊系統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