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緊張 專家:科技可省農業用水

鄭羿菲 2017/02/15 18:09 點閱 16671 次
台灣一年有900億噸的降水,但實際可用為200億噸,其中農業一年就用掉125億噸的水。(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一年有900億噸的降水,但實際可用為200億噸,其中農業一年就用掉125億噸的水。(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水利署拉響供水警報!「台灣農業一年要用125億噸的水,若政府決心推動科技節水,省1成就有12.5億噸的水可供使用。」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表示,以色列運用科技節水效率非常高,在技術面上並不難。天氣風險公司環資部總監賈新興則建議,「秋冬降雨偏少造成供水緊張,地下水庫會是可評估的方式。」

全台水情拉警報

水利署評估,若水庫持續沒有雨水進帳,台南可能得在3月進行第一階段限水,而高雄夜間已開始減壓供水、產業界新竹科學園區也已成立旱災應變小組商討因應對策。台灣水庫即時水情顯示,替新北、桃園與新竹供水的石門水庫蓄水量降到59.5%、嘉南地區的曾文水庫儲水量也降到57.6%、供水台南與高雄的南化水庫也降到53.5%。

一年180億噸水資源

台灣用水為什麼這麼吃緊?汪中和15日受訪時表示,每年降在台灣的水資源約900億噸左右,不算少,但一降下來有55%直接流到大海,剩下來的45%有些蒸發或成為地下水,真正能夠用到的僅15%,且受季節氣候影響,南北降雨分配不均,「台灣在運用水資源上可以說困難重重,而現在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從1980年以後慢慢自200億噸降低為180億噸。」

「台灣的地理特性是山高河短,降雨後很快就流進大海。」賈新興說,若要阻擋就得興建水庫或水壩,但蓋水庫又牽涉到環境保護議題,所以非常不容易,但或許可以考慮地下水庫等其他儲水方式。

賈新興指出,水情吃緊最主要的因素是氣候特性與實際需求,因去年秋冬降雨相對偏少,而竹苗地區本來在每一年秋冬就進入少雨季節,這是氣候特性;而年後北部一期稻作開始插秧,水資源的需求也跟著上升。他說,目前推估春雨至少要到3、4月中才有可能降雨,且梅雨正常也要到5月中才會到來,這2、3個月會是節約用水的關鍵時間。

以技術節省農業用水

「農業用水若能省下1成,就有12.5億噸的水,在科技面上非常容易,只是有否決心推動而已。」汪中和指出,台灣用水需求中,農業佔總體用水量的7成,一年約可用到125億噸水,民生佔2成、工業則佔1成。他指出,在以色列、中國西北或加州,因為乾旱嚴重,所以發展出有效的用水科技,如以色列採「滴灌」技術,每一滴水都用在最關鍵的地方,雖然水資源少,但用水的效率非常高。

汪中和說,台灣的水資源其實很多,但台灣缺水卻在全世界排名第18名,因為降雨的分配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都非常不均勻,政府在省水的政策推動上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認為,要短時間內「紓困」,可以用中央山脈做小區域的調配,畢竟台灣不像以色列或中國需要長距離、大規模的傳輸,在調配水資源的作業其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