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挑助行器撇步 滾輪式更防跌

林亭妤 2017/02/15 14:45 點閱 17050 次
腿力不夠、行動不便的老人藉助行器行走,可降低跌倒的風險。(photo by 食藥署提供)
腿力不夠、行動不便的老人藉助行器行走,可降低跌倒的風險。(photo by 食藥署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行動不便的長者挑選到不適合的助行器,反而容易跌倒!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主任楊忠一15日指出,最適合長者的助行器其實是「滾輪式」,長者完全不需把助行器抬起來,以免於懸空時支撐不住而跌倒的風險。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提醒,購買前要先認識該醫療器材是否適合自己,並詳閱使用方式。

當雙腳有老化、神經病變、肌肉病變或骨折等狀況發生時,會導致步行能力下降,甚至無法行走,而無法靠雙腳從事各式各樣的活動。食藥署15日在「善用助行器,行走不求人」記者會中指出,高齡族群或是上肢正常但是下肢肌力不足、平衡感或耐力缺乏的患者,可以選擇適合的助行器。

正確選購及使用步行輔助器材,能夠協助維持行動不便者活動功能,也可以預防跌倒的發生。楊忠一表示,市面上常見的助行器包括「固定式」、「左右交替式」與「滾輪式」3種,使用前需先將高度調整至病患股骨的大轉子處,手肘則需落在最佳力學角度20~30度處(手腕關節或骨凸),並經專業治療師教導後方能上路行走。

而最適合長者的則是前面滾輪、後面固定的「滾輪式」助行器。楊忠一說,固定式的助行器從抬起來到放下前需要換腰、手出力支撐,期間就可能發生跌倒風險,但滾輪式助行器不用抬起來,長者只要扶著輕便平穩的助行器就能走路,加上比固定式助行器少了「抬」的步驟,行進速度可以快上近2倍。

「不過因為都在地面滑行,後方固定的兩點常有耗損問題,需根據平常行走的距離,購買不同類型的滾輪式助行器。」楊忠一提醒,可視使用者平常走路的地點、時間來決定會用上哪些輔助配件,多在室外、長距行走的人,後方固定點最好裝附上耐磨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