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聯醫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張丰表示,目前並沒有相關研究證明巴金森氏症可在發病前進行預防。(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33/544/big/%E5%9C%96%E8%AA%AA%EF%BC%9A%E5%8C%97%E5%B8%82%E8%81%AF%E9%86%AB%E6%9D%BE%E5%BE%B7%E9%99%A2%E5%8D%80%E4%B8%80%E8%88%AC%E7%B2%BE%E7%A5%9E%E7%A7%91%E9%86%AB%E5%B8%AB%E5%BC%B5%E4%B8%B09%E6%97%A5%E8%A1%A8%E7%A4%BA%EF%BC%8C%E7%9B%AE%E5%89%8D%E4%B8%A6%E6%B2%92%E6%9C%89%E7%9B%B8%E9%97%9C%E7%A0%94%E7%A9%B6%E8%AD%89%E6%98%8E%E5%B7%B4%E9%87%91%E6%A3%AE%E6%B0%8F%E7%97%87%E5%8F%AF%E5%9C%A8%E7%99%BC%E7%97%85%E5%89%8D%E9%80%B2%E8%A1%8C%E9%A0%90%E9%98%B2%E3%80%82%EF%BC%88photo_by_%E6%9E%97%E4%BA%AD%E5%A6%A4%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E4%B8%8A%E7%A8%BF.jpg?1486634302)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張丰表示,目前並沒有相關研究證明巴金森氏症可在發病前進行預防。(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巴金森氏症患者常伴有憂鬱情緒,北市聯醫精神科醫師張丰9日進一步指出,憂鬱症情緒也可能在動作障礙(如:顫抖)出現的10年前就顯露跡象。張丰說,巴金森氏症患者在罹病前常是性格固執、追求完美且有成就的人,這也導致他們會羞於就醫而疊加更多副作用。
巴金森氏症屬於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北市聯醫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張丰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目前並沒有相關研究證明巴金森氏症可在發病前預防。
「顫抖、駝背、踏著小碎步的疾病背後,還有更多精神上的苦痛。」張丰說,國內外研究都有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在罹病前,常是性格固執、追求完美且有社會地位、成就的人,在罹病後反而會不知道或不想面對,開始感到焦慮或發展成嚴重憂鬱症狀。
張丰提醒,家屬不應放任患者存有羞於見醫的心態,要以關懷接納的態度鼓勵他們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