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翻轉教育 學者:學制需有彈性

莊舒羽 2017/01/30 06:33 點閱 23360 次
張瑞雄建議,政府可以把大學的學制鬆綁及活化,讓學生可以再工作及學習間做選擇。(photo by 台北商業大學)
張瑞雄建議,政府可以把大學的學制鬆綁及活化,讓學生可以再工作及學習間做選擇。(photo by 台北商業大學)

【台灣醒報記者莊舒羽台北報導】學生擔心就業後學非所用,技職教育能否翻轉文憑迷思,達到適性揚才的理想?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指出,以美國總GDP為例,影片、音樂等著作財產權比例就占15%,反觀台灣不到5%的比例,顯示若要提升我國的創新競爭力,除需重視「知識經濟」的培養,也建議大學學制應要鬆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或工作,才能真正連結讓產業及人才。

做中學、學中做

「孔子訓勉師者要懂得因材施教,每位學生的學習性向不同,」張瑞雄說,老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來教導就不能直接拿課本、公式來教學,應該要讓學生「做中學」,比如,汽修科的學生要安排至修車廠實習,在實作的過程中介紹活塞原理等知識,老師也要與時精進,了解學生的程度及社會需求,調整教學方法。

為了避免企業召用人才後發生「學用落差」的情形,張瑞雄也建議,政府可以規定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每年要收多少實習生,與學校相互配合,精進產學合作,此外,他也提及,政府可以把大學的學制鬆綁及活化,「讓學生可以再工作及學習間做選擇,」不管花幾年的時間,只要修到足夠學分也獲取畢業證書,如此一來,也可使學生及工作人才有更緊密的結合。

私大收支影響學習

受少子化影響,教育部頻頻喊出「大學退場」的口號,張瑞雄表示,有很多私立大學招收不到學生,卻不願意退出是因為《私立學校法》規定大學士公益法人,學校退場之後所有的校產都要捐給當地的政府,就學校董事會而言沒有任何好處,再者,因為收的學生數少,學費的收入相對減少,為平衡收入就會刪減教師的薪水,進而發生併班、併課的情形,學生的學習品質勢必會受影響。

台灣各大專院校都在積極吸收外籍學生,採取的策略不外乎是提供獎學金和各種補助措施,但張瑞雄指出,「招收外國學生,未必符合成本,」他舉例,來台的外籍學生比例最多的是語言互通的陸生,不過現今兩岸關係處於冷凍狀態,學生數也跟者下降,而其他國家的學生很多都是享有母國或政府給予的補助,占私立大學收入的比例很小,甚至還需為他們加開外語、生活輔導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