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城堡的印象多半來自童話故事,公主與王子在城堡相遇、公主遭到魔法師的詛咒被禁錮在城堡…。也可能來自恐怖傳說,例如吸血鬼或惡魔所居住的古堡,充滿陰森與血腥。無論是哪一種傳說,城堡總是蒙著一層神祕的朦朧,令人看不清也猜不透。
功能原是防禦居住
其實,在中世紀的歐洲,古堡多半是用來防禦或居住,大都屬於貴族擁有,少數則是修士們靜修的所在。這些貴族們把城堡的興建視為權力的象徵,遠遠望去高高聳立在山坡上的城堡,似乎昭告人們,不要隨意侵犯他的領地。
直到十四世紀以後,各種新式武器問世,尤其是火藥的威力,使得城堡的抵抗能力大大削弱,只得增設圓形砲塔,或高高聳立的碉堡。既然防禦能力無法增加,索性強調居住性質,增添城堡的華麗,比較接近宮殿城堡的規模。
從哥德式到文藝復興
至於城堡外型則從哥德式,轉為文藝復興式,這可以從窗戶的設計看得出來,哥德式多半是尖拱窗戶,後來逐漸被十字形窗架的長方形窗戶取代。
觀光客趨之若鶩的一些城堡,有些其實是現代的仿冒城堡,例如德國赫赫有名的新天鵝堡,只是十九世紀時,巴伐利亞國王路德威二世對德國騎士城堡的嚮往,刻意重現中世紀的風貌,堡內陳設的壁畫更是充滿神話傳說的故事,以及展現出路德威二世對天鵝的狂熱喜愛。跟實際的城堡已經有了某種程度的距離。
(德國新天鵝堡讓古堡重生)
重實用性、持續增建
中世紀的城堡按照地理位置,可分為平地型、山坡型,以及頂峰型,平地型的防守性自然比較差,山坡性容易防禦,相對交通不便利。至於頂峰型的,飲水則成了一大問題。所以,即使外觀看來美侖美奐,只有當時的人才知道,城堡的實用性必須大於裝飾性,所謂的王子公主豪華舞會,自然是文學家想像出來的情節。
(橫跨於河上的法國修濃索古堡)
(法國羅亞爾河畔的香波堡)
城堡除了主要的結構外,還包括城門、城牆、壕溝、護城河、花園、中庭、噴水池等的設計,多半不是一次建設完成,而是不斷增建形成的,因此有些城堡外觀看起來很不規則,高高低低的,甚至連內部的建材都有好幾種,留存至今,剛好成了歷史的見證。
(水上城堡壁面可看出各種建材)
家的象徵意涵
無論是哪一種城堡,對當時的人來說,那只是一個家,希望它安全、溫暖,可以擋風遮雨。只是遇上不少野心份子,不但攻城掠池,強佔城堡,更可惡的是,一把火燒光了這些城堡,以至於歐洲不少國家的城堡都剩下斷垣殘壁,恰成了野心的印記。
(西班牙秦瓊的城堡已成廢墟)
或許我們無法擁有一座城堡,卻可以擁有一個家人以愛團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