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養殖技術待加強 鰻魚產業要永續 (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6/11/30 18:33 點閱 2010 次
受到氣候、水溫、濫捕、海域汙染、洋流變化等影響,全球鰻苗資源大幅衰退。(photo by 網路截圖)
受到氣候、水溫、濫捕、海域汙染、洋流變化等影響,全球鰻苗資源大幅衰退。(photo by 網路截圖)

桃園機場查獲走私鰻魚苗32萬尾,市價高達1600萬台幣,創下查緝史上最高紀錄,也引發日本媒體關注。

鰻苗採補量逐年減

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是日本、台灣、中國重要的養殖魚種,因其尚無法由人工繁殖鰻苗供應,目前養殖日本鰻所需的種苗全靠天然採捕。然而受到氣候、水溫、濫捕、海域汙染、洋流變化等影響,全球鰻苗資源大幅衰退。

日本鰻苗捕獲量從2006年的155公噸下降至去年的46公噸,歐洲鰻苗捕獲量也不及1980年的10%,如何保護珍貴的天然鰻魚苗資源,成為維護鰻魚產業的關鍵。

查緝走私不具嚇阻力

考量到國內鰻魚產業的永續發展以及捕撈鰻苗,是臺灣沿海漁民冬季重要傳統產業之一,我國政府將開放捕撈鰻魚苗的期限從每年10月起至翌年4月底共計7個月,縮減為每年11月1日至翌年的2月28日共4個月止 ,讓鰻苗有機會成長繁衍。

但是因日本受到當地氣溫限制,必須盡早放養鰻苗才可以趕上日本當地鰻魚消費的旺季上市,因此日本商人以高價自台灣、中國收購早期捕獲的鰻魚苗,多數循走私管道輸往日本(日本早期放養鰻苗有一半以上來自台灣及中國大陸),連帶影響到台灣養殖所需鰻苗數量及價格,養鰻業者強烈要求政府拿出具體措施來防止國內捕撈鰻苗走私國外。

只是目前僅依海關緝私條例處以罰鍰,不具嚇阻力,每年還是有大量鰻魚苗走私到日本(可從日本官方統計數據得知),需修正「懲治走私條例」將鰻線走私出口納入。

人工流放死亡率高

而為了復育鰻魚的天然資源,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自1976年起迄今,已陸續執行了60次的人工養殖種鰻放流,總計約13多萬尾,卻未見有系統的科學評估報告,放流地點由公海到改為在河川淡水棲地(2003年起)。

問題是台灣歷年來捕獲鰻線的數量並未見改善,雖然捕獲量偶有出現短暫衝高現象,然而整體趨勢呈現下滑,何況日本大學教授經研究指出,由人類養成放流的鰻魚在自然界死亡率極高,無法期待由放流產生效果,台灣官方不宜再做無謂的放流。

水產試驗應重養殖

鰻魚產品(如便當、烤鰻、壽司等)仍然是日本消費者偏愛的美食,隨著日本料理的國際化對鰻魚需求量大增,當前日本鰻產量減少的速度比消費量增加速度還要快,未來除了縮短鰻魚苗捕撈期、進行鰻魚資源長期監控外,只有透過以科學基礎設定的鰻苗入池總量、鰻苗流通的透明化、嚴禁鰻苗走私、鰻苗捕撈採總量管制、採取鰻苗捕撈許可制與申報制等,才是有效管理對策。

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透過科技研發讓日本鰻魚苗能如其他魚種般由人工繁殖魚苗來供應,在這方面日本科學家已經獲得相當大的突破並確立完全養殖技術,中國科學家也在努力追趕,而昔日在鰻魚人工繁殖研究有相當基礎的國內水產試驗機構,近年來偏重觀賞魚、石斑魚研究且過度重視技轉成果,與養殖戶迫切需求(如鰻苗供應、蝦病防治等)形成重大落差,應該加以導正,別讓官僚誤了台灣鰻魚產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