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談蔡總統的執政壓力(許又方)

許又方 /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2016/11/28 18:21 點閱 1697 次

蔡英文總統的民調急速滑落,不僅電視名嘴動輒拿出來指三道四,甚至連前總統李登輝都直言批評她「不小心,就會跟韓國總統朴槿惠一樣」,眾口爍金,蔡總統的執政壓力想必無比沉重。

我們不能說所有的批評都沒道理,新政府處理某些改革事宜的方式及時機,的確有可檢討之處,例如,在眼前勞工士氣普遍低迷-薪資少、物價高的窘況下,卻急著砍掉原本「小確幸」的七天國定假日,就顯得有些躁進,自然引發強烈的反彈;而「年金改革」過於針對軍公教,造成勞、公對立,也可檢討。

多年沉痾難迎刃而解

但筆者想化用孟子的一句話:「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一個人已經病了七年,卻想立即求得陳年良藥來治病,以提醒勇於批評者,蔡總統才上任半年,台灣多年來的政經沉痾,又豈是短短180天可以迎刃而解?

以目前新政府所抛出的改革議題來看,小至勞工七天假,大到年金及司法改革,哪一項不是多年宿疾?這些病既已穿筋透骨,即使神醫再世,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聖手回春。而這些病癥皆早已浮現多年,卻一直被置若罔聞,為何過去的執政者都不處理?

年金改革曾沒下文

例如大家爭議不休的「年金制度」,早在2012年馬英九執政時,行政院就已經擬訂「年金改革方案」送進立法院,當時馬總統還高喊:「今日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結果卻石沉大海,毫無下聞。

尤有甚者,既憂心公保年金破產,馬英九執政時的公務人員竟不減反增,8年內就暴增了12000餘人,等於是預令瀕危的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更形雪上加霜。明知該做之事卻不做,甚至變其本而加其厲,若非顢頇,則只有一種解釋:不願得罪(或說討好)選民。

改革就不能討好民意

如果真是為討好選民,那麼今日許多人大力抨擊的「民粹」之形成,主政者便是幫兇。蔡總統曾說,她執政,不是為了輪流討好誰。年金一旦破產,對全民-不論是勞工或軍公教都是無可迴避的嚴重衝擊,大家都懂這個道理,但多數人只計較眼前可能損及的利益,完全無視於將來更可怕的後果,於是盲目挺身抗爭,形成改革阻礙。這時如果主政者不願試圖說服全民,而是為了選票屈服於民粹抗爭,政府將完全失去其功能與存在的價值,甚至反對過來成為全民負擔。

因此,蔡總統若有心想改革,應本著「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放手去做,不必去管民調高低或者四年後是否能連任。

如果這些改革是對國家全民的未來有利,歷史自會給予正面的評價。否則一味討好民意,空言改革,即使連任八年又如何?最終也只落得如馬英九「無能」二字的譏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