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特約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香港明年將舉行特首選舉,而這一場選舉的前哨戰、2016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將於下月11日舉行投票,最終篩選出的1200人,將組成被諷刺為小圈子的選舉委員會,負責投票選出下任特首。今年參選人的主軸是反對梁振英連任,甚至有親建制派人士,亦明言將以此作為拉票賣點。
港府在22日刊憲,公布2016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獲有效提名的1539名候選人姓名。需要競逐的界別分組或小組共有25個,涉及1239名候選人,相關界別選民將在下月11日投票。另外有12個界別分組和一個小組,共有300名候選人自動當選,佔總數1/4。
香港特首選舉進入倒數4個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在秘魯出席APEC峰會期間,曾接見香港特首梁振英,但未有任何涉及特首選舉的訊息發放;而至今除了退休法官胡國興一人外,未有其他人表態有意參選特首,甚至連梁振英本人,亦未言明自己是否會競逐連任,情況實屬罕見。
為了阻止梁振英連任,多個非建制力量就決定搶攻選舉委員會議席,包括循各個專業界別組成隊伍,希望能囊括相關議席,例如民主派協調出26人名單,以「進步工程」之名出選工程界選委;高教界選委、醫學界、會計界、法律界及資訊科技界,亦同樣有類似的「隊伍」出選;此外,社會服利界、文化與演藝界等,亦有反梁勢力出選。
不過,綜觀形勢,由於選舉委員會的選民基數只得20多萬人,當中大部分與商界政界有緊密聯繫,當局及中國駐港機關極易操控,預料建制力量仍然會取下大部分選委議席,而非建制陣容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最多也只能取得300席左右,不足以選出一名非建制派人士出任特首,充其量只能影響選情。
事實上,選戰還可能出現因反梁而產生的變數,屆時如果中央容讓同樣是鷹派的非建制派人士參選,在「反梁振英」主旋律下,非建制派選委可能變得更沒有選擇,最終只能投下棄權票(白票),並更進一步突顯香港沒有民主選舉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