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議員質詢台北市長柯文哲,假若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開放後敢吃嗎?柯回答,「我對日本人是有信心的,日本人不太敢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想說的是,市長柯文哲恐怕犯了和部分台灣人一樣有的錯誤(或者說迷思),亦即對「日本品牌的情結作祟」。因為他可能並不知道,即使日本是世界上對於食品安全把關最為嚴格的國家,也有肉類公司涉嫌將廉價豬肉混進牛肉當中加工,偽造成高級和牛販售圖利;或是知名餅乾的生產工廠竄改包裝的有效期限日期,販售過期的巧克力給大眾;更有高級的日本料理店,將顧客吃剩下的菜回收,再重新包裝販售…。
可見,商人無良,舉世皆同。不過有一點倒是和台灣不同的是,日本人的消費意識很高,他們會讓造假、欺騙消費者的廠商破產倒閉,付出代價,而台灣民眾則往往在時過境遷後,選擇遺忘。
此外,近日也有所謂的醫學物理師提出科學研究數據,表示輻射量在100毫西弗以下,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換句話說,要達到100毫西弗的輻射量,相當於得一口氣吃下24公噸的食物。
然而這種說法,和當初美牛專家指出一次要吃500公斤的肉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而卻不考慮殘留的瘦肉精最傷害兒童、老人,以及懷孕、餵奶的婦女,並無二致,也是完全沒有考量輻射對年輕人和兒童長期累積的影響。
是否開放進口有安全疑慮的輻射食品,當然不能光憑對日本的好感與印象,也不是幾位專家學者說了算,更不該是政府因經濟貿易談判的壓力而妥協。因為如果少了政府嚴格且確實的把關,難不成今天民眾食的安全和健康,只能自求多福、聽天由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