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重創農業 立委:增育種經費

鄭羿菲 2016/10/18 12:31 點閱 9697 次
民進黨立委蘇培慧指出極端氣候對農作物的損害,並要求農委會能重視品種的育種計劃與經費。(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民進黨立委蘇培慧指出極端氣候對農作物的損害,並要求農委會能重視品種的育種計劃與經費。(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極端氣候漸增,農作損失連連,致國內農產品不足僅能依靠進口,品質可能受影響。「颱風極端降雨的影響已破往年紀錄,雲嘉南地區的黃豆收成已受影響,農委會不應年年刪減研發耐旱、耐淹等種子的育種經費。」民進黨立委蘇培慧18日在記者會上如此表示。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則回應,「會在2週內全面盤點育種計畫與人力等,明年的預算至少會回升到1.8億元。」

2016年台灣頻繁出現極端氣候,除了年初的寒害降雪外,近幾個月颱風接連侵台,外圍環流帶來的降雨也讓農田處處淹水,造成近2週菜價、水果價格紛紛飆漲,生長期較長的黃豆、黑豆、紅豆也受到影響。陳吉仲證實,「接連降雨,自己家中的農地也只能等到上週才能撥紅豆種,但只要超過10日播種,紅豆在過年前的收成就會銳減,只能靠進口補足國內市場需求,但口感、品質可能會受影響。」

經費年年減縮

「未來台灣的降雨量不會變,但降雨集中、乾旱的情況必定會增加。」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18日在「面對極端氣候,研發經費應倍增」記者會上表示,研發更加耐旱、耐淹的農產品種子是解決問題的根源,以毛豆(含未成熟的黃豆、黑豆等)來說,美國在3年前就取越南的黃豆品種研發,但台灣過去幾十年來逐漸忽略育種的重要性,造成品種研發產生斷層。

蘇培慧指出,往年毛豆出口約3.6萬噸,但今年受颱風淹水影響,僅出口2.9萬噸,雲嘉南地區也因氣候因素今年無法復種,只剩下高雄地區的農田能種,是否能補足出口的7千噸差距,成了問號,「農產品在國際上外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穩定供應,農委會未來應增加育種經費研發耐旱、耐淹等種子,讓農產品的產出能夠較為穩定,而不是年年刪減預算。」

全面盤點所需

過去發表多篇研究極端氣候對農業影響的陳吉仲坦言,103年育種經費是1.8億元,106年剩下1.6億元,確實近幾年來的育種經費逐年平均下降1千萬元,但育種確實有其對應氣候影響穩定生產的重要性。他承諾,明年的育種經費至少會回升到1.8億元,且會在2週內全面盤點改良場人力、設備與所需經費,從明年的科技計畫經費挪動,全力讓研發經費一步到位,但無法確保經費能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