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特之夜 弓弦與鋼琴精彩對話 (簡秀枝)

簡秀枝 2016/10/13 18:44 點閱 1458 次

4首大曲,外加5首安可曲,把音樂的神、魂、韻都發揮極致,留給觀眾餘音繞樑、玩味無窮的美好記憶⋯。

11日號稱「小提琴女王」的「慕特之夜」,弓、弦與鋼琴精彩對話,4首大曲,外加5首安可曲,全場簡直嗨翻天。

慕特征戰舞台屹立不搖

除了音樂的美好外,昨晚音樂會明確傳達的訊息是:資深音樂人孜孜矻矻,專注投入在詮釋每一個音符、烙印的每一個影像,都是專業到位,令人肅然起敬的,縱使是最後的安可小品,還是堅持全力以赴,以極高的完成度,把音樂的神、魂、韻都發揮極致,留給觀眾餘音繞樑、玩味無窮的美好記憶⋯。

一樣是巧露香肩,緊貼身形的曼妙剪裁,飽滿的綠底星狀刺繍,飄著及地的亮綠細紗,外加同色系綠絲絨高跟鞋,始終呈現孤傲卓群,婀娜高雅形象,親密貼進頸線與下巴的名貴老琴,伴著她幕起幕落,征戰全世界,讓樂迷跟著如痴如醉。

與慕特合作28年的鋼琴家藍伯特.歐爾吉斯(Lambert Orkis,1946-)也不遑多讓。年屆70,依舊保持音樂老頑童的純真可親性,燕尾西裝、白領結,渾圓中圍,花白地中海禿頭。他非常貼心,懂得把舞台光環留給演奏家,但永遠不失鍵盤份量,為琴弦伴奏、對話的同時,絕對是專業的互槓,一點也不失色。

經典與現代兼具

這回演出曲目的選擇,非常用心,經典作品與現代創作兼具。看得出40年來慕特對經典曲目熟稔豐饒的內蘊修持外,更熱心於提倡現代音樂。據統計,她曾為24首現代曲目舉行世界首演外,合作的作曲家涵蓋了庫瑞爾、迪蒂耶、古拜都琳娜、盧托拉夫斯基、莫瑞特、潘德列茨基、普列文爵士及黎姆。

晚間一上場就是庫瑞爾(Currier,1959-)為小提琴與鋼琴所作的《發條》,接著才回到經典莫札特(Mozart,1756-1791)的《A大調奏鳴曲,為小提琴鋼琴所作,作品526》,以及雷斯畢基(Respighi,1879-1936)《b小調奏鳴曲,作品110》與聖桑(Saint-Sans,1835-1921)《前奏與隨想輪旋曲,作品28》。

《發條》為演出首選

《發條》創作於1989年,是美國作曲家庫瑞爾(1959-)在30歲時的作品,當時是為小提琴家路威斯‧科普蘭而作。這首曲子的特色是趨向於規律、不變的速度,經常性的模擬機械動作,有如時鐘的零件以及小心經營的時間點,使得半分離的段落都相輔相成完整一個作品。慕特與歐爾吉斯一上台,完全沒有預備動作下,立即進入演奏中,而且所有部分都是不間斷的演奏,新鮮動人。

慕特非常喜歡這首創作,去年她帶領「慕特音樂家合奏團」首度展開北美巡迴,就是演出庫瑞爾《發條》變奏曲等,足見她對當代音樂推廣的高度與企圖心。

多首曲式展現和聲

莫札特最後一首小提琴奏鳴曲《A大調奏鳴曲》,完成於1787年,詮釋該曲除了高超演奏技巧、華美燦爛外,需要壯麗激昂、活力節奏動感,小提琴與鋼琴時而呈現精緻抒情對話,時而展露華麗雕琢與豐富情感的和聲變化,歌唱性十足。慕特與歐爾吉斯默契中,巧妙呈現經典,引人入勝。

被稱為「大編制浪漫曲式」代表作曲家雷斯畢基,最讓外界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羅馬三部曲,即《羅馬之泉》、《羅馬之松》與《羅馬節慶》。《b小調奏鳴曲》就是在《羅馬之泉》首演成功後的自信之作,果然讓雷斯畢基一舉躍升國際舞台,成為知名作曲家。

聖桑《前奏與隨想輪旋曲》寫成於1863年,是獻給小提琴家蕯拉沙泰(Sarasate,1744-1908)。該曲除了好玩外,技巧極高,是小提琴家們挑戰性極高的曲子。短短的前奏曲,由一個美麗而抒情的旋律構成,接著鋼琴以持續和弦伴隨,在一個短暫生動活潑的段落後,演奏者在低音弦上的顫音,進入輪旋曲的片段。

該曲本著西班牙民謠而寫出的主題,不斷重複,賦予輪旋曲獨特風味。斷奏、顫音、琶音⋯,小提琴彷彿主宰全局,鋼琴耐心提供優雅伴奏。最後,鋼琴又來回翻盤成功,暫時宣賓奪主,讓小提琴成為點綴角色。這種來回換角之間,產生盎然趣味,加上華彩勁爆,最後以炫目勝利作結。

敬業的慕特與歐爾吉斯,無視一晚演出的疲憊,意猶未盡,慷慨大方地再送5首安可曲,曲曲動聽,全場簡直樂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