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子機器 3化學家獲頒諾貝爾

林佳楠 2016/10/05 19:56 點閱 8347 次
諾貝爾化學獎於台灣時間5日晚間5點45分左右公布,3化學家獲獎。(photo by諾貝爾獎網站)
諾貝爾化學獎於台灣時間5日晚間5點45分左右公布,3化學家獲獎。(photo by諾貝爾獎網站)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綜合報導】諾貝爾化學獎5日揭曉,研究分子機器(molecular machines)的法國化學家索法吉、英國的史多達爾、荷蘭的法林加獲得殊榮。諾獎風向球「湯森路透」事前所看好的2位華裔科學家並未如願得冠。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受訪時表示,分子機器應用極廣,國內分子化學產業有待跟進。

索法吉(Jean-Pierre Sauvage)任教於法國的史特拉斯堡大學,在英國愛丁堡出生的史多達爾執教於美國的西北大學(Sir J. Fraser Stoddart)、法林加(Bernard L. Feringa)則在荷蘭的葛洛寧恩大學任教。據英國《衛報》報導,法林加得知獲獎後表示,會和學生及研究團隊一起慶祝。

諾貝爾各獎得主可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040萬元)獎金,此次3位得獎者各可分得1/3獎金。

此前,被譽為諾獎風向球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曾預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裔科學家張鋒(34歲)、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52歲),有望獲得化學獎。但結果公布,他們還是和諾貝爾擦身而過。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所謂的分子「機器」,指的是分子具有一定的化學結構,而分子化學應用極廣,包括奈米、醫療、資訊科技等領域。人類體內至少含有60兆個細胞,每個細胞中又有更多分子。因分子體積極小,可透過不同的組織結合,生產出極精密的醫療器械和標靶治療藥物。

吳家誠也說,目前國內分子化學的應用,還是以學術研究居多。但他也預測經諾貝爾加持後,國內產業應會加速跟進。

自1901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共有171位得主,其中女性化學家只有4位,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則是唯一兩度得到化學獎者(1958和1980年)。曾獲諾貝爾的華人化學家有2人,包括曾任台灣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1986年)及華裔美國化學家錢永健(2008年得獎,今年9月1日意外過世,享壽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