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佳楠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2016台灣美術雙年展」,今年第五屆以「一座島嶼的可能性」為題,由客座策展人吳達坤及國美館研究員林曉瑜共同策展。展覽邀集30位/組台灣藝術家,137件作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行為藝術等。兩位策展人表示,以小說文本為線索,想做出「非典型的雙年展。」
《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原為法國作家韋勒貝克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故事描寫個人如何在70年代去權威、去中心化的社會氛圍中,尋找自我。國美館館長蕭宗煌於20日的記者會指出,小說中的「島嶼」並無特定指涉,可象徵台灣當代藝術創作及策展的多元可能性。他也表示,兩年一度的雙年展有較充裕的時間,關注議題生成及邀集作品。
社會氛圍如同小說
受邀擔任客座策展人、現任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的吳達坤認為,台灣目前的社會氛圍可與小說中的時代相比擬,「這是一個大家都在尋找自己和詮釋權的年代。」
「藝術作品就像一個逗號,展覽就是大家共同書寫的篇章。」吳達坤以小說文本為線索,希望雙年展折射出藝術家建立主體性、追求人生信仰的過程。他比喻,「整個展覽可被視為一座大型島嶼」,觀眾可採用不同路徑和姿態觀看,「每件作品都會以獨特的方式和你說話。」
擅長影像及空間裝置的陳建北,此次帶來《是誰?離島誰是?》及《戰爭的遊戲》等6件新作。他本來想以馬祖為題,但後來意識到,「從隋朝開始,台灣就是離島。」因此改以台灣為中心的內部和外部歷史為主題。透過藝術創作,陳建北希望梳理時代情勢,以及自己對時代的反應。
藝術家那座孤島
現年38歲的觀念藝術家陳松志說,「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就像一座孤島,要面對浩瀚無涯的知識,要尋找自身與對外的關聯。」近3年曾前往紐約、韓國駐村的陳松志,常以現成物和廢棄物為創作素材,關注生活中為人忽略的物質,他希望作品能夠揭露「感官的共通性 。」
「一座島嶼的可能性-2016台灣美術雙年展」於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9月10日展至2017年2月5日。
陳建北《戰爭的遊戲》探觸玩具與戰爭的關係。(photo by 國美館)
陳松志《別境系列─航》以棉襪、碎布、紙、地毯作為生活的多重隱喻,捏塑出異於日常的神祕時空。(photo by 國美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