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特約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香港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各政黨紛紛作「賽後檢討」。整場選舉中,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教授提出的「雷動計劃」,被視為發揮關鍵作用,但也引來極大爭議,他接受訪問時形容雷動計劃中的策略投票,好比是香港人手上的倚天劍,如果能磨得夠銳利,與中共的屠龍刀一拼,而箇中關鍵,是要以獲得人民的信任為內功。
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之一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於去年底開始在報章撰文,本意是希望在非建制派全面碎片化下,讓非建制派陣營在立法會選舉中,保守地保著關鍵的三分之一議席;但分析選票數字後,發現非建制派的得票其實有力取得立法會一半議席,於是在今年2月提出雷動計劃。
成功率達82%
可惜雷動計劃出師未捷,第一步希望尋求各非建制派政黨協調卻失敗告終,結果計劃更著重於選民透過策略投票方式,以取得最大的議席,而從現時選舉結果歸納,計劃最後階段建議選民支持的23名候選人中,其中有19人成功當選,整體成功率達82%,可見策略投票發揮了一定作用。
戴耀廷接受訪問時就表示,未來將會「閉關」檢討及整合今次雷動計劃的數據,對於外界質疑此計劃,包括建議選民的名單未必反映選情,且策略投票亦不民主,他回應整個策略投票經歷一個商討過程,當中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充分體現了選民的自主意志。
贏得市民信任
不過,要令雷動計劃發揮更大力量,就需要市民更大的信任,當中包括市民信任計劃而成為參與的策略投票。以此次為例,便因為計劃在選舉前仍只得數萬名策略投票,故未能在選舉後段全面發揮棄保作用,「當中最關鍵其實就是信任,大家相信雷動的公信力,計劃也相信人民的選擇,就成為把倚天劍揮耍自如的內功心法。」戴耀廷說。
他認為,未來非建制派需要進一步演化,包括以新的組織模式支援香港未來的民主自決運動,以連結政黨、公民社會及公民,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才能在下次選舉突破困局,因為只有在議會議席取得突破,才能增加手上籌碼跟北京談判,討論香港的未來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