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針對觀光業者12日將上凱道抗議,行政院急忙端出打造國民旅遊的觀光政策,「發展國民旅遊是現階段觀光業轉型的關鍵,」蔡英文觀光政策白皮書起草人黃正聰表示,若政府能包裝國旅,將可替相關觀光產業解套。但一位不願具名的北市商業同業公會成員、投入30年的旅行業者說:「推動國民旅遊雖有助於飯店、旅行業者紓困,餐廳、精品店依然無解。」
諸多政策協助轉型
中國緊縮觀光客的「小道消息」在去年10月底便開始「盛傳」,甚至在總統大選、蔡英文勝選、520民進黨全面執政等政治要是發生時,都持續傳出縮減消息。中國官方表態,「在未承認92共識前,中斷一切與台交流管道。」當陸客緊縮成為現實,政府雖喊出南向觀光、近期屢開會議並拍板提供300億元等減免措施替觀光業者紓困,也推動國民旅遊,但產業受害已成事實,業者只能走上街頭抗議陳情。
「發展國民旅遊的政策,可以讓遊覽車、飯店、旅行業者一併解套。」靜宜大學觀光系教授黃正聰11日受訪時表示,在過去國人可能會覺得在台灣旅遊很貴,搭乘限時、限量的廉價航空只要2、3千元就能出國遊玩,但其實國內也有很好的旅館一晚只收費1200元等便宜的方案,若政府與業者能夠一起把平時行銷給陸客的旅程、優惠包裝,推銷給民眾就能增加國旅。
但業者打臉說:「專營陸客喜好口味的餐廳與消費購物的精品店業者,都與國人喜好不同,民眾也不會去吃、購物,推動國民旅遊政策無法照顧到全部的業者。」上述不願具名的觀光業者則認為,旅行業在30年來已發展出健全的市場應變機制,但無法保證餐廳、飯店、精品店等業者都有能量做足準備,觀光產業鏈中只有飯店、遊覽車業在國旅政策上或可接受輔導,轉型經營模式。
國旅消費是潛力
黃正聰則指出,民眾一年在國內觀光的消費市場約3千億元、國外觀光則有6千億元,若業者增加國內旅遊行銷,「將部分國外觀光的消費額引導轉至國內旅遊,將可弭平中國團體客一年約1千億元的旅遊收入。」他說,無論是旅行業、郊區接待中國觀光客的飯店業、多年來增加一倍的遊覽車業,都能因政策串起國民旅遊的產業鏈,成為轉型的中繼點。
「政府若要編列預算鼓勵民眾參加國旅沒什麼不妥、值得鼓勵,但需留意民眾對於國外與國內旅遊的性質不太一樣。」前觀光局長、中華大學觀光學院院長蘇成田受訪時說,國外旅遊有「觀光」、「參觀外國人文」等目的,但民眾對國內旅遊的定義多是「休閒」、「打發時間」等,且很多景點民眾也多去過,要完全取代民眾出國旅遊,會有一定的困難度。
「最大的問題仍在蔡總統不承認92共識。」藍委許淑華憂心地表示,儘管政府要打造國民旅遊來協助觀光業者轉型,但國民消費不可能達到這幾年來經營陸客生意的營業額,不管是陸客或南向觀光政策,最重要的還是需要與中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