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明顯不足 課綱應隨時事調整

林亭妤 2016/08/31 20:14 點閱 14799 次
台師大環教所長葉欣誠表示,在執行節能減碳之前,應先了解整個氣候變遷的議題。(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師大環教所長葉欣誠表示,在執行節能減碳之前,應先了解整個氣候變遷的議題。(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課綱應配合生活時事做調整,老師更要不斷進修,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環教觀念。」辭修高中校長李玉美31日說,熱門時事議題如:核能、性別等,都不是「科目」,常讓學生受到媒體曝光率的誤導。環境教育專家葉欣誠指出,教育必須讓學生擁有系統思維,才能以全方位的角度參與國家政策討論。

金車文教基金會調查,6成3的學生認為「核能」在台灣能源使用的比重上高居前3名,但事實上,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104年我國能源使用狀況,前3名為石油48.2%、煤29.33%及天然氣13.3%,核能僅占7.3%。

「這是因為核能相關議題在媒體上的曝光度高,加上學校內沒有系統化分析核能的課程,導致學生因媒體報導,誤以為核能在台灣是使用量很大的能源。」台師大環境教育所長葉欣誠表示,一個議題受媒體談論越多,越容易影響民眾的印象,而思維尚未獨立的小孩子,更需要學校給予一套大面向的系統化講評。

葉欣誠以我國的能源教育為例,如果學生只是著墨在能源產生了哪些廢棄物,那是不夠的,首先必須了解到我國能源的來歷在哪,是本土能源還是進口?經過哪些加工轉化?產生的廢棄物是否達到能量平衡?「牽扯到進口就要想到經濟與資金,牽扯到廢棄物就要想到環境,全方位的了解才是系統化教育。」

「但是環境教育在課綱中並不是『主科』,也因此學校老師與學生,對時事上的環保議題探討常略顯不足。」調查指出,青少年獲得節能減碳知識的來源,有5成來自媒體新聞報導,辭修高中校長李玉美說,只要報導多了,就容易鼓舞民眾,並出現人云亦云的情況。

葉欣誠、李玉美都建議,科學教育、能源教育的基礎知識掌握很重要,有大格局的見識,才有利於國家政策上正確的討論與意見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