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戴立忍2016演出中國電影「沒有別的愛」,片子都殺青了,卻因他熱心參與台灣的社會運動,而遭打成台獨份子。導演趙薇微博於2016年4月25日張貼出包括男主角戴立忍和日本女演員水原希子定妝照時,就有網民指戴立忍曾多次參與台灣社會運動、是台獨人士,水原希子則曾為藝術家艾未未對著天安門豎中指的Instagram照片點讚。
戴立忍交代了三千字,聲明自己「從來不是台獨份子」,且「從小就被教導當個正正當當的中國人」,但委屈不能求全,片子仍然無法上映。
大陸片方2016年7月15日發表聲明:
《沒有別的愛》電影啟用的台灣演員戴立忍,在此之前未對他的政治背景做全面深入的調查,由此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憤慨和譴責,為此我們要求戴立忍顯示就自己的政治立場做一個明確的表態。……但多次溝通之後,戴立忍先生表態依舊模糊。為此,導演和全部投資方集體決定,撤換本部電影的男主演戴立忍。……我們為此前的用人失察向廣大網民致歉,並對由此造成的傷害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
浮士德的交易-從美伊關係反觀戴立忍事件
上月底某晚上筆者特意去聽一位在台伊朗人講述伊斯蘭與伊朗外交政策的專題。這位顧先生講的絕對是無法從台灣這頭研究者聽到的內線觀點,補充了筆者相當大一塊研究空缺。
現場有人問他的一個問題是:「伊朗人的英文好不好?」筆者則順便問他:「伊朗人的阿拉伯文程度如何呢?」
這位伊朗先生持的是非常現實主義的國際外交觀。他討厭伊朗伊斯蘭共和官方的一意反美,認為能駕馭猛虎才是聰明;但又認為現任改革派總統魯哈尼包袱太多、格局太小,雖然與「五常加一」國的核子談判後與美破冰,卻仍遠遠沒能跳開伊斯蘭革命精神領袖何梅尼的五指山。
伊朗人親美!?
顧先生言下之意,若伊朗開始與美國文化交流多了起來,那絕對不是魯哈尼領導的功勞,而是公民社會之所趨。
他回答我等的問題說,伊朗人民其實非常愛好美國文化,就他觀察,英文也遠比台灣人好,至於所謂的反美,不過是何梅尼的一廂情願罷了。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舉凡互聯網翻牆看劇,到推特的使用、英文學習,都是政府愈禁、伊朗人愈愛的活動。
今年2月底《法國十字報》頭條以〈伊朗夢〉為題的特派報導就述及,接觸西方文化,對德黑蘭年輕人已如同接觸空氣一樣自然。雖然說一年前(2015年7月14日)達成的核子協議也促成了如今開放的氛圍,但生活習慣的形成透露了更久遠的行為脈絡,「年輕人早就不想理睬何梅尼的意識形態指導棋」恐怕才是更大的真相。
在顧先生演講可引致的結論──「靠著軟實力文化進擊,就可以讓敵視你國家的人民愛上你,甚至衝破對方政府的封鎖線」,對照最近在台灣演藝人員在大陸發生的中國認同風波,格外有參照性。
用軟實力反攻?
想想,台灣不是常言「用軟實力反攻大陸」嗎?
過去以來,台灣文化曾藉著綜藝節目、流行歌曲、偶像劇等影視作品,讓中國沿海省份從年輕人到主播都多了份台灣口音,甚至,認為民主自由社會帶來藝文產業的創意揮灑空間不是件壞事。
然而曾幾何時,情況早已逆轉:台劇已經沒什麼可以走出本島的好作品,剩下所謂的兩岸三地「合拍片」及席捲無線電視台的韓劇;唱歌演戲的台灣藝人早已是一人一口東施效顰的京片子。
到現在,更似乎不先宣告自己是炎黃世胄、中國同胞,就再也無法在對岸立足?
當伊朗的魯哈尼政權正積極學習所謂「中國模式」拚經濟的當下,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是:難道中國人比伊朗人都不如?伊朗百姓都知道反抗,把何梅尼的反美論述當作蜀犬吠日,怎麼大陸華人長了智商世界名列前茅腦子,就還不能擺脫「五毛」身份、專制共黨民族主義神話的洗腦呢?
代替誰忍讓?
戴立忍的情況特別讓人難過,因為大家都知道他不過是「代替忍」──代替趙薇以及劇組等許多要靠片子吃飯的工作人員、代替出資方、代替女友而忍;忍到自砸「社會良心」的招牌,把自己的社會關懷的歷史重述為一個立場溫和、只是不小心少根筋才誤染政治色彩的迷糊人。
有人認為,比起香港黃秋生、杜汶澤、何韻詩,甚至台灣的閃靈、張懸,戴立忍的「戲子無情」的自我否定,也太沒有格調。
然而,這事的反面剛好可以辯證出一套真理:黃秋生們不正是可以大無畏割捨人民幣的市場誘惑,才得以做自由的靈魂嗎?
如果今天大陸民眾如此無法區分各種反中論述的差別,而一定要將「非愛國藝人」封殺方得以罷休,那我們值得想想,台灣藝術文化「軟實力」這個字的內涵,到底是「軟」還是「實力」?
媚俗圈錢的文創
伊朗人民瘋美國文化,但好萊塢可不曾想過奉承伊朗市場。以1979年美國駐德黑蘭使館人質危機為背景的《亞果出任務》為例,伊朗禁拍,全片就在洛杉磯取景;伊朗境內禁止上映,但人民仍在下載偷看、熱烈討論這部宣揚美式英雄主義的片子。
《亞果》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直到隔年,伊朗表示要以自己的官方視角拍攝「亞果」故事,以正視聽。這可否說是「作自己」原汁原味美國文化的軟實力的體現?
反之,向來嚴禁娛樂圈泛政治化的中共,此刻樂得坐視人民用「老毛」(人民幣)的力量號令一個又一個台灣藝界領袖名人就範;一旦台灣影視娛樂開始精算大陸人民的荷包,並做出各種文化修正、市場調整,以虛假認同做消費者行為操控,這樣媚俗圈錢的文創正好說明「唯物主義」思想原則的終極勝利。
到那時,無論如何自清「不藍不綠不獨不武」,或甚至脫口招出「中國台北屏東區」的出身,也不過讓我們再一次見證藉急用忍失敗、台灣根基被淘空的過程直播。一樁公然抹煞自我認同的靈魂交易正在上演,它代表著「寶島出品」的牌匾正被中國市場沖刷殘值的垂死掙扎。
迴旋與背叛之間
不同於少女周子瑜無心展演政治的純潔壁壘,戴立忍的3千字自述,無疑是一樁公然抹煞自我認同的浮士德的靈魂交易。若說美國是擁有霸權支撐的文化優勢力,征服全球娛樂市場的「韓流」不也證明「戒急用忍」是能做到的嗎?
想起近來兩岸在南海及認同議題上的神經敏感,連就事論事評論11段線虛實的學者都得自危遭貼「賣國」標籤,此時不禁欽羨起顧先生瀟灑穿梭台伊兩地、能正面評價美國且毫不媚眾的伊朗風骨。
半年前,筆者在〈2016大選的第四位關鍵女子〉一文,曾以周子瑜事件諫蔡總統,「文化乃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未背負中華民國總統包袱前,她尚能以民主寬宏姿態,迎接侵入臉書辱罵叫囂的中國憤青;但今日在「務實迴旋」與「自我背叛」之間,她必須意識到此處存在的,是一場台灣人要打的艱辛價值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