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與最有趣水族館的思辯 —從《水族館女孩》談起 (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6/07/06 09:28 點閱 1711 次

近日觀看日本連續劇《水族館女孩》,故事講述女主角從大公司被降調到水族館工作,原本是海洋生物門外漢,透過與海豚相處,逐漸成長以及了解生命重要性的故事,也介紹許多水族館員工不為人知的辛勞。

該劇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劇中水族館管理員對工作的熱誠以及對海洋生物照顧的用心,心裡不免嘀咕要是我們的澎湖水族館經營管理者也能像劇中人物那麼敬業,能堅持信念,在虧損連連的困境中不斷尋找生機,或許不會落到今日走向關門的命運,卻也沒人認真檢討。

特別是劇裡女主角發宏願要讓她服務的水族館成為「世界第一」的水族館,豪氣可佳也有戲劇張力,但是以該水族館的規模、設備、人員編制及技術離世界第一有好大一段距離,何況這些不是一位小職員可以做到的。

【水族館的教育價值】
相對的,該水族館老館長每天召集員工打氣時,提到的是要成為「最有趣」的水族館,因此希望員工每天都要有朝氣還要笑臉迎人,才會吸引孩童、家長的樂於光顧,也要不斷構思能吸引人潮的點子。

而這樣的目標不僅較為務實可行,也揭示了水族館可以承擔的海洋教育和海洋娛樂的功能(不是將水族館及海洋生物視為賺錢的工具),何況有許多人對海洋的認知與啟蒙確實來自於水族館。

這也讓人想起在台灣水產界許多主管官員熱中追求台灣水產研究成果世界第一的虛名,卻忽略了這樣的虛名究竟有何實質上的意義與貢獻,能幫助漁民改善生計?能促進漁業永續?何況外國人是不能還是不為也?

【主事者仍自欺欺人】
偏偏國家主事者就吃這一套,上行下效的結果造成台灣水產科研與水族館的沒落,不知台灣何時才能從世界第一的迷失中清醒回到凡間。

同樣的大台中地區規劃興建的水族館也從原先的企鵝館改為保育類白海豚館最後定案為「海洋生態館-水母水族館」。雖然將保育類白海豚圈養在水族館有限空間內並不恰當,但是改以水母為展示主體用意為何?(無腦?無脊椎?)讓人費解。

台中市政府有必要對外清楚說明,該水族館設立的目標(研究?教育?觀光?保育?)與營運效益評估,以免真正淪為市議員口中的蚊子館,浪費公帑。

台灣漁業風光的背後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陰暗面(如非法捕魚、權宜船、血汗魚工、不當漁業補貼……….),這些卻在歐盟繼黃牌警告後可能對台灣遠洋漁業祭出紅牌,被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而台灣政府過去宣稱為國際模範生的假象也被戳破,卻沒有藉此大刀闊斧改革讓漁業重生,還繼續編織台灣漁業NO.1的美夢,與歐盟討價還價甚至玩起文字遊戲,荒謬行徑令人搖頭。

多年來給政府建言卻換來無聲的回應,或許就該如玖壹壹「夢醒時分」歌詞般「不必再等那個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