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憂鬱影響生理 失智在後頭排隊

林亭妤 2016/07/06 18:40 點閱 9463 次
退休後也要找事做,才能健康的邁向老化。(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退休後也要找事做,才能健康的邁向老化。(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全台約有31萬老年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但就醫人數很少。」信義公益基金會副執行長卓韻如6日表示,心理會影響到生理,尤其是老年人,憂鬱症可能影響到隨後的失智症。北榮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強調,只要在初期治療好憂鬱症,後期的很多病痛也都會不藥而癒。

老人憂鬱可治療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6日在「無憂老化可以這樣做」記者會上表示,老年憂鬱症和老年失智症的初期症狀有許多都很類似,包括可能會有冷漠、不快樂、失眠、智能下降、焦躁不安、記憶障礙的表現,且憂鬱造成的健忘可以治療,稱之為「假性憂鬱」,但失智造成的健忘只會逐漸惡化。「危險的地方在於一般人無法區分兩者的差別,因而延誤治療的先機。」

老人自殺率高於常人

「等到老人的憂鬱症嚴重影響到個人、家庭及日常生活的品質時,此時已經付出相當大的成本。」蔡佳芬解釋,家人或照護者若以為家中老人家時常唉聲嘆氣、疲勞、胃口不佳,只是老人家正常老化會出現的憂鬱現象,那就大錯特錯了。老年憂鬱症會增加老人的身體失能指數,此外,也會提高失智的風險,且自殺死亡率是一般人的2倍。

據衛福部103死因統計結果顯示,以65歲以上的自殺老人比例最高,每10萬人有31.3人自殺,而自殺者中,95%患有精神病,其中又有7成為憂鬱症,顯現憂鬱症和自殺的關連密不可分。

「身體疾病產生、腦部退化等疾病困擾,易讓老人得到憂鬱症。」蔡佳芬指出,心血管疾病及藥物,也是老年憂鬱症的誘發因子。罹患部份癌症、病毒感染疾病、退化性疾病或有精神病史的老人,都是較易得老年憂鬱症的族群。

因孤單無伴而憂鬱

「面臨人生的終點、自己孤單生活,是老年人得到憂鬱的其他主因。」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面對越來越多生離死別的負面事件,老人情緒容易受影響;當老人退休後離開職場、兒女卻都出外工作,平時只有一個人在家,沒有廣大的生活圈老人易感到孤單和失去生活重心,也可能覺得不被需要而感到情緒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