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論壇4》教育產業化? 學者:不應迷信市場

黃敬哲 2016/05/19 19:30 點閱 15837 次
針對高教市場化議題,學者們呼籲不應迷信市場。圖為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photo by 政治大學指南政策論壇 )
針對高教市場化議題,學者們呼籲不應迷信市場。圖為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photo by 政治大學指南政策論壇 )

【台灣醒報記者黃敬哲台北報導】「學校不是一個象牙塔,要做研究也要跟社會結合,但太強調產業也不好。」陽明大學梁賡義表示,他不完全贊同政府說要從教育推動產業,不應鼓勵學者一天到晚只想開公司,也不應該只以產值來衡量教育的貢獻。與談學者也表示,若市場化應從制度改革做起,只強調知識在市場中的可應用性,那大學跟技職教育並沒有差別。

【制度變革才有救】
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18日在「指南政策論壇:高等教育的挑戰與轉型」表示,高等教育的挑戰應該是指目前高教品質低落,轉型應解釋為制度變革。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台灣高教制度的特點就是公營企業、數量管制、價格管制。

吳聰敏說,若想要提高高教品質應往公營企業民營化、並解除價格及數量管制發展,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高等教育的教學誘因,這與如何能讓學生適應職場其實沒有關係。今天教育制度如不改革,就沒辦法改變老師及學生的行為。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也強調。大學是跟社會連結的,若台灣一開始就將人力資源連結到大學,只強調知識在市場中的可應用性,那跟技職教育並沒有差別。目前大學的績效管理主義早已經是市場化的應用。

陳政亮表示,盲目崇拜市場將會讓大學認為只要幫學生找到工作就是成功,不需要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實習生的濫用也讓大學成為一個壓抑性的訓練體制,將讓學生完全失去創造力。而對教師而言,若只以產學合作當關鍵指標,將使學術自由岌岌可危。因為追求真理與追求利潤往往不是站在同一邊。

【應縮短學用落差】
「思考如何產學合作,不如思考如何縮短學用落差!」陳政亮進一步提出,讓學生去觀察企業如何運作,包括低薪資、長工時、無保險。學生透過實習可以理解現狀,甚至提出解決之道,把實習變成有意義的探索過程。

陳政亮舉例說,有些學校一方面批評媒體,但又歡迎這些腥羶色媒體的人物來演講,這是很矛盾的。大學教師應自我組織以對抗市場化對教育的侵蝕,以教育公共化去除市場化的錯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