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漁業的下一站 繁榮或衰退? (李武忠)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6/04/25 10:05 點閱 1767 次
台灣漁業需要新政府的重視與積極轉型,同時免於歐盟的黃牌警告也是當務之急。(photo by 綠色和平)
台灣漁業需要新政府的重視與積極轉型,同時免於歐盟的黃牌警告也是當務之急。(photo by 綠色和平)

從遠洋漁業遭歐盟舉黃旗警告、沿近海漁業枯竭到兩岸養殖虱目魚契作中止,終於讓國人看到了台灣漁業在行政與管理上長期存在的問題,能不能拿出改革決心讓漁業脫胎換骨,以目前蔡英文、林全體制用人的思維與邏輯,恐讓人難以樂觀。

【政府不重視漁業發展】
儘管陳水扁、馬英九在總統競選期間均強調開發海洋的重要性,然而經過16年時間,漁民出海捕魚還要提心吊膽,台灣依舊在海洋競逐中找不到利基。不僅海洋經濟占GDP的比率偏低(中國海洋經濟已經占GDP的9.6%),連一向引以為傲的海洋漁業也遠遠落後中國(中國水產品出口高居世界第一),遑論海洋發電、遠洋貿易、海洋油氣、航運旅遊等。

政府對於這樣的施政成果從未認真檢討,漁業的定位也永遠無法擺脫陸權思維,只能依附在農業之下聊表一格,如此缺乏海洋思維的台灣距離海洋國家(依靠航運與商貿維繫國本)的目標何其遙遠!

政策擬定在漁業發展過程扮演極為重要角色。事實上台灣漁業發展一直存在政府決策力與執行力不足的問題,才會讓漁業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漁業政策屬於公共政策範疇有其一定制定流程,不是官大學問大,長官說了算,更不能由外行領導內行否則容易觸礁甚至沈船,海研五號就是明顯例子。

【官員輕忽政策規劃】
國內漁業行政部門長期以來輕忽漁業政策制定的專業性與重要性,只有短期應急方案,缺乏中長期的策略規劃與具體目標,只能被全球漁業潮流推著走,稍一不慎即可能滅頂,遑論引領風潮;這些年國內更落入數字迷失,一眛追求產量的增加與國際排名,卻忽略水產資源的永續與養護,導致沿近海漁業日趨枯竭並遭致國際漁業保育團體的嚴厲批評,恐淪為下一個血汗海鮮的報導對象。

面對真實的漁業現況,準總統蔡英文雖然強調要打開大門,勇敢面對海洋,豪氣可嘉。但若新政府還是不願正視漁業政策與行政革新的核心議題,無法針對漁業行政效能低落、不良組織文化、人事任用等做出重大改革,用人還是繼續在小圈圈內找人,新瓶裝舊酒,續任者同樣缺乏漁業經濟、政策、管理等專業素養,無力擘劃台灣漁業願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那麼台灣漁業未來前途堪憂!

【台灣應開創海洋新時代】
向來危機不會主動化為轉機,台灣漁業要轉骨需培養冒險犯難的精神,不能只想打安全牌,畢竟漁業的主舞台在國際。面對21世紀的海洋時代,各先進國家如美日歐盟等無不依照其民族特性與優勢制定國家發展戰略,引領人民迎接新航海時代的來臨,為人民創造幸福。

新時代也給四面環海的台灣帶來挑戰與機會,讓台灣有再次擺脫世界邊陲躍上國際大舞台的機會,關鍵在於台灣領導人能否審時度勢,找對人,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才是讓台灣漁業轉骨的唯一對策;也才能帶動台灣年輕人勇敢走出去追逐「航海王」夢想,發現屬於自己的新大陸,不再糾結於國內經濟景氣的低迷,讓他們在這塊土地看不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