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全球化下 憤怒的美國關廠工人 (20160321 國際版紐約時報)

邱慕天 2016/03/21 18:25 點閱 573 次

《國際版紐約時報》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2月10日,美國開利空調公司(Carrier)在印第安那宣布,要將他們的煉鋼爐和加熱設備工廠遷至墨西哥──以及1400個工作機會。那邊的勞動成本便宜,一個墨西哥工人日薪是19美元,然而詹妮弗‧尚克林-霍金斯就在那做了14年的組裝工作,她的「時薪」是21.22美元。

3天後,美國共和黨辯論會上,川普拿了這個爆紅的影片大做文章,並在全國藍領的焦慮和深層次的憤怒中,說出了給予他們希望的關鍵字:「我反對全球化貿易。」川普宣稱,要給墨西哥進口的商品課35%的重稅,而且絕對不會接開利公司打來的關說電話。

矛盾的事情就在於,過去25年來,美國正是全球化的第一推手。許多的自由貿易協定,讓美國的消費者得以購入便宜的衣服、電腦,也包括開利公司所生產的冷暖氣機。但與此同時,貿易的入超、美元的持續上升,當然會給美國製造業工作推向便宜的外國,以維持這些母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

自1990年以來在美國製造業工作機會下降了近3分之1,這些產業的勞工薪資中位數(平抑通膨物價指數)也從那時起幾乎沒有增加。於是我們開始看到,不僅共和黨長期以來對自由貿易的支持被川普顛覆;民主黨另一頭的桑德斯,也因為站在左派的立場支持本地勞權、反對全球貿易而大獲支持。甚至柯林頓女士都不敢得罪這股勢力,在最近的競選發言中與TPP刻意保持距離。
http://www.nytimes.com/2016/03/20/business/economy/carrier-workers-see-costs-not-benefits-of-global-trade.html?_r=0